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八十九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讲】(4 / 7)

不安的相状,昏昧暗钝的相状就完全消灭掉了,变成一种身心明净,犹如琉璃,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状态。

诸位不晓得有没有看到,它前面讲到整个修学当中,都是要至诚恳切,一向专心,它很强调心地法门,你在修学当中那种心念的专一。其实拜忏,你内心当中的专一是很重要,我们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讲一个山羊的故事大家体会一下。有一只山羊它早上起来的时候,它想要到田里面去吃小白菜,跑着跑着,跑到田里的时候,要吃之前,欸!早上的太阳斜照它的身体,哇!它的身影特别的高大。它说:原来我身体这么高大,我不应该吃小白菜,我应该吃树上的水果才对。它又往森林跑过去,跑着跑着,跑到森林要吃水果之前,欸!太阳已经日正当中了,所以它照下去的身影特别的渺小。它说:原来我这么渺小啊!我哪有资格吃树上的水果呢?我还是吃我的小白菜好了。它又往田里面跑,跑到田里的时候黄昏了,黄昏的时候夕阳又斜照身影又特别大,它想我还是去吃森林的水果。结果它今天当中跑来跑去,什么都没有吃到。

意思就是说:你在修忏也好,当你设定一个所缘境的时候,你持『楞严咒』,你就专心的持『楞严咒』,你要是修《念佛三昧》,你就专心念『阿弥陀佛』。修行的大忌就是你更换所缘境,换来换去,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持观世音菩萨,后天持地藏王菩萨,那就完了!因为你这样子三昧难成,你没办法把这个法的功德真实的深入。我们有志于修忏的,一定是要很专心的深入一个法门。

丑二、简其不成

前面讲到如法修学的成功之相,所谓的「身心明净,犹如琉璃」。第二段是说明,有些人忏悔以后,还忏悔没有成功。为什么呢?举出二个原因: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若此比丘」这个“此比丘”指的是…因为这个坛场一决定以后,它是有很多比丘包括居士在共修的。但是领众的法师,他的本受戒师是不清净,也就是说他受戒不如法,这也会影响到整个修忏的功德,这是第一个、他的本受戒师是不清净。第二、在整个坛场当中的同参道友,十比丘等,蕅益大师说:所有的修忏的仪轨不能超过十个人,以十个为原则。所以这「等」就是说,也可能是八个,也可能是六个等等。这个地方,整个修学的同参道友,其中有一个有重大过失的,也就是说他四根本戒不清净,这样子整个坛场修学的功德完全受到影响。

这一点,蕅益大师他有比较多的论述,他说:你在共修当中,你如果找不到如法的同参道友,你宁可少,不可草。我过去曾经听到莲因寺的一位住众跟我讲说:以前忏公师父盖莲因寺的时候,他请建筑师来规划,一开始建筑师规划的道场非常大。忏公师父看了以后非常生气,他说:这个道场这么大,没办法修行。我当初也不懂,为什么道场大没办法修行。后来忏公师父又加了一句话,他说:莲池大师祖师的修行功力尚且只留四十八单,只留四十八个人,末法时代不应该盖这么大。这其实跟这一段的经文道理相通,修行的道场只要有一个人烦恼特别粗重,他的磁场特别的污浊,整个修行的功力都会被他拖下去。所以蕅益大师说:你找不到同参道友,你宁可一个人独修,一个人独住。这个地方他就正式的提出警告,你的共修当中的同参道友是要拣别,因为他有一个不清净,你这个修道的道场都不成就。我们在共修的时候,这都是要注意的,除了戒行的清净,同参道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丑三、明其获益

我们如果如法的修学,会有什么样的功德利益?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