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整个动物中的精华。把动物的精华三合(三小汤匙),把蜂蜜跟酥,在八角坛的外面另外安置一个小火炉(坛外,坛的前面),这小火炉以都楼婆香(中国没有印度有,类似我们现在的香茅草)。香草用水去煎,煎了以后把煎取的香水泡制木炭,然后将泡过香茅草水的木炭用火烧,把它烧得很猛热,在猛热的过程当中,把前面的蜜半升,酥三合,再把它丢到烧得很炽盛的火炉当中,使令它产生烟,用烟来供养诸佛菩萨,直到烟烧尽为止,把蜜半升,酥三合全部烧完,就算一个供养。
酥跟蜜都是精华,蜂蜜是植物的精华,牛奶是动物的精华,表示我们中道的佛性,以中道的佛性来投入火焰当中表示……蕅益大师说:「以如如理,而生起如如智;由如如智再生起香烟,而产生清净的戒香」。也就是说:我们在称性起修当中,依止不生灭心而生起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先产生不迷、乃至于不取,最后产生清净不动的相;由清净心产生不迷,而不取、不动。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蜂蜜、酥丢到火里面的关系就是这样,蜂蜜丢到火里面而转成清净的香,这都是借事显理。基本上它每一个坛场都有它的表法,因为道理在事相当中。
「借事显理的公案」:孔夫子有一次带着子贡去办事情,他经过蒲县,那时候子路在蒲县做一个县宰(县长)。当然在孔夫子的教育当中,他是希望弟子们读书的目地…在当时是要做官的,「学而优则仕」。他有一个弟子问孔夫子说:要怎么种菜,怎么种田?孔夫子就很生气说:读书人是不能去种菜种田的,这是不务正业,读书人最大的目的就是做官,为什么要做官呢?要实践你的正知理想。所以在弟子当中只要有因缘,孔夫子很鼓励弟子去做官。子路好不容易得到蒲县县长的因缘,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去做。做一段时间以后,孔夫子刚好带子贡路过蒲县,孔夫说:我们去看子路做得怎么样。
到了这县外围的环境,到外面乡村道路的时候,孔夫子看这道路做得整整齐齐的,两边的排水沟也挖得非常的深,没有偷工减料。孔夫子点点头说:子路在这个地方的表现,谦恭有礼。然后又到县城城市的地方,孔夫子看到这城市的房子盖得非常得朴素,没有很多复杂奢华的雕刻。他说:子路在这地方做官,非常节俭朴实。到了衙门的地方,看到那些做官的,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都在做他自己的事情,遇到人都很亲切的打招呼。孔夫子说:子路在这个地方,非常勤政爱民,非常的用功处理政务,而且对人民很亲切。
这时子贡就觉得很奇怪说:老师!你老人家来到这个地方,你连子路的面都没有见到,你就知道子路在这地方有三种功德,这怎么说呢?孔夫说:子贡,不知也!你看道路变得那么整齐,两边的水沟挖得这么深,表示子路在这个地方对他的手下谦恭有礼很得人心,所以他做什么事很多人不敢偷工减料;到了城市的时候,每一间房子盖得都很整齐而且很朴实,表示子路这个人以身作则,非常的节俭朴实,所以民风才会这么朴实,借事显理嘛!第三个、到了办公的衙门,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表示子路这个人非常精进,很早就到办公室以身作则,勤政爱民。
从它的事相就知道三种道理,所以我们讲看到你的坛场,真的明眼人到你的修行的佛堂一看,我大概知道你是修什么法门,我看看你的本尊就知道你修什么法门,当然修净土的一定要供养西方三圣。不过以前我的老师性公长老他也是专修净土,他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他说:佛弟子你一定要供养本师,很多人不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不对的!我们修净土宗的本尊当然是『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的法门是谁告诉我们的?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你不能忘本!我们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稍微小尊一点,阿弥陀佛大尊一点,但是你修净土的人完全不供养『本师』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看你的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