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到天上去,天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人,人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成一只蚂蚁,畜生的体性现前。在本具的十法界当中,我们的活动范围大概都在六凡法界。而身为一个十方圆明的菩萨,他的心却能够自在地在十法界里面活动。他可以依止佛这一部分的法界,给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他也可以依止众生九法界的体性来拔众生的痛苦。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地方的阶位,古德对这一段的判教是圆教的初住,别教的初地。蕅益大师解释说,到这个十方圆明的菩萨,到这个地方为止,这个菩萨“六根互用,内外明彻,如净琉璃内含宝月”。他六根相互作用,这个心好像一个清净光明的琉璃,里面放出一个慈悲的月亮的光明,一念清净心当中具足了大慈大悲的妙用。
这个地方是讲到,破除了六结以后,他的一念心有两种功德,上齐诸佛,也下应于十方六道的众生。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整个耳根圆通的修行,所谓的依教修证,说完了。
癸三、由证起用 分三:子一、明三十二应;子二、明十四无畏;子三、明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修证成功以后,他有什么样的利他的妙用呢?这个“证”就是证得。证得了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以后,他有什么利他的妙用呢?这个地方有三段:一,明三十二应;二,明十四无畏;三,明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有三十二应身,有十四种无所畏惧,有四种不思议的无作妙德现前。
子一、明三十二应 分三:丑一、总明大用所起;丑二、别明应说之相;丑三、结明功由三昧首先我们看第一段的明三十二应。三十二应当中有三段:一,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应说之相;三,结明功由三昧。
丑一、总明大用所起
这个地方先拢总地说明这个利他的妙用到底是怎么生起的。为什么这个菩萨有这么多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的妙德呢?他的功德是怎么生起的?先说明这件事。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这个“世尊”是指的释迦世尊,观音菩萨就称呼了老人家,世尊。说,由于我过去曾经供养古观音如来,而且也承蒙观音如来教授我修学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如幻”这两个字,如幻三昧,我们前面说过如幻三摩地,其实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如幻三昧。
这个如幻三昧为什么叫如幻呢?简单一句话,就是蕅益大师说的,称性起修,全修在性,名之为如幻。也就是说,他在修行的时候,虽然是有修行,但事实上没有能修跟所修可得;他在断烦恼的时候,也没有真实的能断跟所断可得,这个就是如幻三摩地。
首楞严王三昧的特点跟我们一般修止观有什么差别?就是它刚开始是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这是关键。它是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它是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功德的角度来修功德,它是站在一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一个立足点来断惑、来证真。这一点是不共于所有止观的地方。就是,它是先把心带回家以后,然后才开始修学,开始称性起修,这叫“如幻”。能观的智慧也是如梦如幻,所断的烦恼也是如梦如幻,用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断除如梦如幻的烦恼,这个时候证得如梦如幻的果位,这个就是如幻三摩地。它完全站在无住的角度来生心,这个地方是一个关键点。
这个地方是一个总说,如幻三摩地是总说,开出来就是两个:一个闻熏,一个闻修。闻熏是约着始觉智慧来说,依止本觉的闻性而生起始觉的观照,也就是依止本觉的不生灭心而生起空假中的三观的智慧。所以闻熏是约着观照智慧来说。闻修是约着本觉的理性,它还是依止始觉智慧,还照于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