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七十四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讲】(3 / 6)

那个根本的、最微细的无明,叫作生相无明。这个地方等于是破除行阴。行阴一破除的时候,整个生灭相消失了,然后产生一个不生灭的相状现前,这个叫作灭结现前。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个地方正式地破除灭结,破除识阴。

“忽然”就是一刹那的时间。什么叫“忽然”呢?就是菩萨在那一念寂灭心中,他也是不生满足之想,在一念的寂灭心中他还是一样,“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在这个寂灭的相状当中生起观照,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继续地回光返照,突然间一念的相应慧现前,就把这个无始无明的妄想给破坏了,而证入了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

那么这一念心性是什么相貌呢?

超越世间,超越出世间。它超越世间有为的色受想行这四种阴——生灭法,也超越了出世间不生灭的识阴,菩萨的这种微细的法执。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可以说是“十方圆明”,他能够洞察十方而现出了大圆镜智,把第八识转成了大圆镜智。

我们在前面常说要观察不生灭心,其实这个“不生灭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地方很清楚,它是远离生灭,也远离不生灭。大乘佛法讲“不生灭心”的意思不是不生灭。你要解释作不生灭那就完了,那这个东西是一个死板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空妙有了。你看,它是超越世间的生灭相,也超越出世间的不生灭相。所以我们讲《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句话,你要把它解释成一句话那就错认消息了。它的意思是两句话:不生,也不灭。

凡夫执着生,我们喜欢东西是生出来,有的东西嘛!我们看到东西生出来很高兴,消失我们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们喜欢生。二乘人看到生很讨厌,他喜欢灭,他觉得生都是痛苦的,有为相都是痛苦的,二乘人好乐灭,喜欢那个寂灭相。菩萨是远离生相、远离灭相。所以“不生不灭”是作两句话解释的。不生不灭就是刚好跟这段经文相同。超越世间,也超越出世间,而产生一种洞察十方的大圆镜智现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大圆镜智有什么样的殊胜功德呢?这个地方讲出两种功德。

菩萨一念的大圆镜智的心中,第一个,它上相应于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十方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与十方诸佛的体性是相同的,而产生一种大慈之力来与众生安乐。

这个地方“与佛如来”,“与佛”蕅益大师的解释是这样,他说我们一念心具足十法界的本性,有佛的本性,有菩萨种性,有各式各样的种性,有十法界的种性。十方圆明的这个菩萨,他那一念心在这十法界当中已经证得了等同佛界的体性,这十法界的佛性被他证得了,所以他依止佛性产生了大慈的与乐之力。

其次,“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他那一念大圆镜智的心也相应于一切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也本具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被一切虚妄的相状所遮盖,所以“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与诸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菩萨同时证得十法界的佛性,也证得十法界当中那个九界的众生之性。前面,他依止佛的这个觉性去产生大慈力,这个地方他依止他所证的九法界的众生之性而产生大悲的拔苦的力量。他依止佛性产生与乐的功德,依止众生性而产生拔苦的力量,所以他整个十法界的体性全部证得,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凡夫是这样,在十法界的体性中,我们凡夫的活动范围大概就是在六凡法界。你看有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