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起恶念,就招感不好的磁场;你起善念,就会出现善的磁场。因为佛菩萨在法界当中发了很多愿嘛!你看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观世音菩萨也发了十二个愿。你要启动佛菩萨的愿,你一定要安住善念、信心、愿望。
但是,很多很多的外道鬼神在世间当中也发了很多的邪愿。为什么很多人就会跟他感应道交呢?因为你自己仁者心动。所以,我们不是说去逃避到什么地方去。说,哎呀,这个地方不好,到那一个地方。都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你心念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今天住这个道场,你要觉得道场不好,你应该到大殿去忏悔才对,因为你有那个业力。
其实我们整个法界当中,世间上的整个法界,充满了好的因缘,也充满了不好的因缘。我们整个法界当中是具足十法界染净诸法的,你念头一动,你就跟谁感应,就这样子。所以叫做“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你看,我们看到别人好,我们随喜赞叹,我们会感受到他的那种光明功德;你看到他好,你嫉妒,你就招感那个负面的磁场,你自己给自己痛苦。我讲实在话,我们一个人都自作自受,就是所谓的循业发现。
继续阅读
子六、明意与法即藏性 分三:丑一、总标二处;丑二、妄相无体;丑三、结妄归真
丑一、总标二处
好,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这个法是外处,是法尘。意根去攀缘法尘的时候,就产生了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看佛陀的开示: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佛陀说,阿难!你平常也经常依止你这个意根去攀缘善、 恶、无记三种的境界。善就是能够引生我们今生、来生安乐果报的,叫善的境界。但是我们也经常去攀缘一些邪恶的境界——贪瞋痴相应的、对今生来生产生痛苦果报的境界,或者是非善非恶的境界。第六意识当然是夹带前五识去攀缘这种境界,最后落谢到我们第六意识的心中就构成了一个影像,产生了三种的善、恶、无记的法尘。这个地方是说明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去攀缘外境,而落谢影像,而成就法尘。
那么,这个三性的法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是你内心所生起的?还是离开这一念心有它个别的方向跟处所呢?佛陀提出这个问。说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出现什么影像,或者是戒定慧的影像,或者是杀盗淫妄的影像,那这个影像是怎么来的呢?是我内心生起的?还是另外从外面生起的?提出这个问题。
丑二、妄相无体 分二:寅一、非即心生;寅二、非离心有
我们看第一段: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
假设这个法尘是绝对从心生起的,说我这个心中的影像,就是我内心生起的,那这个地方有问题了。“法则非尘”,法尘既然是心所生,那么就是有情了。因为心是有情,所以,生起法尘这个法尘也是有情。那么这个时候法尘就不是无情之物了,而是一个有情的心法。“法则非尘”,它就不是一个无情,它是一个有情的心法,因为它是心所生嘛。这样子讲,“非心所缘”,既然是心法,就是无形无相的,那么你怎么去攀缘它呢?这个影像是心所生,那么心生起影像,这个影像也是一个心法。这个心法是无形无相的,那你怎么去攀缘这个影像呢?它已经不是一个色法,而是一个心法。你攀缘不到这个“尘”,那又怎么能够构成处呢?又怎么能构成外处呢?外处就是“所缘为义”嘛。那你都没办法攀缘,那怎么能构成外处呢?所以,“是心所生”不合理。因为,如果是心所生,它就是一个心法,心法就不能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