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横曾密奏秦帝姚泓:齐公姚恢素有忠勋,今守安定以对夏王赫连勃勃。陛下登基后未加殊赏,反而置其于死地;安定人以孤危之城被夏寇所逼,思东迁者十有八九。若陛下弃之不顾,是自遗其祸也。若一旦齐公拥众以向京师,得不为社稷之忧乎!陛下宜征齐公回京,以慰其心,且我可得其众以抵晋师,请陛下三思。
姚泓忌惮姚恢威德服众,恐其回京危及自己帝位,固执不听。
字幕:姚恢乃南安赤亭羌人,姚兴从子。多有战功,获封齐公。
当初姚弼夺嫡谋叛,曾表请加刑姚恢。至姚泓继立,姚恢自请出镇岭北,不复干预朝权。寻受命往击安定太守吕超,破城擒之,其后羁押良久乃诛,由是被姚泓所疑,不复信任。
此时刘裕西征两京,赫连勃勃趁机攻伐雍州,拼力攻打。
齐公姚恢见朝廷既不令撤兵,亦不发兵来援,于是大怒,乃率安定镇户三万余叛秦,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自北雍州直趋长安。
至此京畿大震,姚泓急抽调东方防备晋军之兵万余,使东平公姚绍为征西大将军,前往迎击安定叛军。经过一场激战,姚恢大败,终被击杀。
王镇恶见后秦内乱大起,又闻报潼关守军薄弱,便与众将商议,当机立断,不待刘裕大军到达,分兵两路西进。一路由王镇恶率军前至渑池,进抵潼关;另一路由檀道济、沈林子部自陕县北渡黄河,向蒲阪进攻。
分兵已毕,两路尽发。王镇恶军战无不胜,不逾半月便攻破虎牢关及桓谷坞。遂派部将毛德祖进攻秦弘农太守尹雅,于蠡吾城将其生擒,因而进占渑池。
王镇恶率军入城,下令扎住三军,自服乘舆往拜故主李方家,各叙契阔之情,赠李方妻金宝无数,并召郡守征拜李方为渑池县令,以话符前言。
然后领兵继进,星夜赶赴潼关而来。
檀道济率部向西渡河,后秦河北太守薛帛逃往河东。檀道济复攻蒲阪,被守将后秦并州刺史尹昭击退;命别将再攻匈奴堡,又被秦将辅国将军姚城都击败。
此时秦主姚泓以东平公姚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改封鲁公,率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五万防守潼关,又命姚驴儿率部增援蒲阪。
檀道济屡战不利,问计于众将。
沈林子进言:蒲阪城池坚固,兵力众多,难以攻取。将军不如南下,与王镇恶合军攻打潼关,潼关既破,尹昭不攻自溃矣。
檀道济然之,引军南下潼关。姚绍率兵出战,檀道济、沈林子败之,斩俘秦军千余人。
姚绍退兵定城,凭险据守,告诉众将:檀道济兵少势弱,孤军深入,只能坚守潼关,以待后援。我若分兵断其粮道,当可坐擒敌将。
于是便派将军姚鸾截断大路,以阻止晋军粮运。未料被沈林子兵至潼关,乘夜偷袭姚鸾军营,杀姚鸾及秦军数千人。
姚绍闻报大惊,又派姚赞屯兵河上,欲断晋军水运。
沈林子再率军进击,姚赞兵败逃回定城,秦将薛帛举河曲之众降晋。
其后不久,晋军给养不继,全军顿兵坚城,不得前进,部将纷纷提议撤军东归。
沈林子按剑怒道:今许洛已定,关右将平,事之成败,系于前锋。且我大军尚远,想要撤军,亦难保全。诸公若非欲退兵,我则单独率部西向,以完刘公将命!
诸将遂各镇定,王镇恶并派使驰告刘裕。使者来见刘裕,说明前锋兵顿潼关,营中缺粮,急需救援。刘裕因魏兵正于黄河北岸并进,威胁重大,拒绝增援。
使者还报潼关,王镇恶于是亲至弘农,动员民众捐献军粮,方解缺粮之危。
四月,姚绍再命长史姚治、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二千兵再断晋军粮道,反被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