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集 刘裕伐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集 刘裕伐秦(5 / 9)

我等因托风云际会主公,得蒙擢于行伍战阵,今此一行,正是效命之秋。若咸阳不克,誓不济江以还。三秦若定,而公九锡之赐不至,则乃卿之责矣,与某无干。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罢二人相视大笑。王镇恶即领兵五万起行,入于秦境。

义熙十三年八月辛丑,刘裕抵达潼关,任命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令与振武将军徐猗之共同引兵,去河北与薛帛三将汇合,进攻蒲阪。

九月,前锋王镇恶、檀道济军进入秦境,所向皆捷。

秦将王苟生以漆丘降于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降于檀道济。后秦新蔡太守董遵坚守不降,檀道济攻克新蔡,将董遵斩杀,旋即攻克许昌,俘获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

与此同时,建武将军沈林子军自汴水进入黄河,襄邑董神虎率领一千余人响应晋军。沈林子随即攻克仓垣,秦兖州刺史韦华降服。

王仲德引军入河,将逼滑台,魏兖州刺史尉建弃城北渡。王仲德遂入滑城,晓谕军民:晋军并无攻魏之意,欲将绢帛向魏国借道伐秦,不料太守不禁吓,谁知竟至弃城而走。

魏王拓跋嗣闻知此语,只恨得将银牙咬碎,遂遣叔孙建、公孙表引兵渡河,擒斩尉建于城外,然后遣使入城,责问晋军无故争城之因。

王仲德使人至魏军大营解释:晋太尉刘裕因洛阳乃晋室旧都,不得不取;司马休之等乃晋国之叛,不得不伐。为扫清山陵,今暂借贵国空城以歇兵马,其后则完璧归魏。

叔孙建还报魏主,拓跋嗣方始心安,乃令罢兵。

晋军已抵许昌,秦东平公姚绍遂向后秦主姚泓献策:晋军已逼安定,孤远难救,宜迁其镇户东归长安,则我可得精兵十万。即令夏、晋两国同时进攻,亦不至有亡国之祸。

左仆射梁喜却道:安定守将齐公姚恢素有威名,且与赫连勃勃已结深仇,必然死守。若放弃安定,夏人必然进逼郿县,寇我京畿。况关中兵足以抗击晋军,何必顾此而失彼哉!

秦主姚泓遂纳梁喜之策,决定东西两面作战,既保西北安定,防止胡夏进击;亦据守长安、洛阳、潼关、武关关隘,阻止晋军西进。

十月,晋军进占阳城、荥阳,王镇恶、檀道济两军会师于成皋。后秦洛阳守将征南将军姚洸见晋军逼近,派人至长安求救。

秦主姚泓闻报,急命越骑校尉阎生、武卫将军姚益南增援洛阳;复令并州牧姚懿自蒲阪进屯陕津,以为声援。

姚洸问计于群僚:晋军兵临城下,朝廷援军未到,如其奈何!

宁朔将军赵玄献计:刘裕虽众,将军只宜固守金墉,晋必不敢越我而西。

姚洸闻言,复问帐下诸将。司马姚禹及主簿阎恢、杨虔已暗中与檀道济相通,遂一起出班,极力反对赵玄建议,怂恿姚洸分兵防守各地。

姚洸中计,遂分兵屯守各处隘口,派赵玄引兵一千前往防守柏谷坞,以广武将军石无讳东至巩城防守。继之成皋、虎牢皆降晋军,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由成皋顺利西进。

秦将石无讳进至石关,得悉晋军已至,不敢交战,退兵洛阳。

赵玄与晋军战于柏谷坞,众寡悬殊,遂力战而死,司马蹇鉴与其同死战阵之中。

十月二十日,檀道济引军逼近洛阳,姚禹、阎恢、杨虔等闻赵玄战败,越城出降。姚洸见不能守,遂率百官出城,自缚归降于晋营。

檀道济获秦人四千余众,释而遣之,于是夷夏感悦,归者日众。

此时阎生及姚益南正率部赶赴洛阳途中,得知洛阳失守,不敢再向前进。秦主姚泓闻洛阳已失,急遣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兵出长安,迎击晋军。

正在此时,秦国后院起火,陇西又乱。

当初吏部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