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击败。姚治等诸将均被斩首,全军几乎丧尽。
姚绍闻报悲愤已极,发病呕血而死。东平公姚赞接领其位,与晋军双方相持。
镜头转换,按下王镇恶相持潼关,再说太尉刘裕。
刘裕亲率军于义熙十三年正月离开彭城,自淮泗进入清河。三月初八,以左将军向弥率部屯于聊城黄河渡口碻璈,自率大军进入黄河西进。
将欲溯河西上,不由颇费踌躇。因河西之地即入北魏国境,若要强行进军,则必与北魏结仇,致使两面对敌。
刘裕计议一番,乃使人持亲笔手书,往见魏主拓跋嗣,求借道河西,以伐秦国长安。
字幕: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字木末,代郡平城鲜卑族人,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
拓跋嗣生于云中宫,聪明睿智,宽厚弘毅。天兴六年拜为相国、车骑大将军,封齐王,天赐六年册立为太子。得知生母刘氏被赐死后,因悲伤不已游行出宫。闻其父道武帝拓跋珪遇弑,带兵入宫,诛灭清河王拓跋绍,夺位登基,年号永兴。
刘裕率军伐秦之时,已是拓跋嗣在位第八年,数年来与北方柔然部族一直战事不断,屡占上风,胜多败少。
拓跋嗣得刘裕借道之书,遂聚文武商议。
众卿咸以为不可,七嘴八舌道:函谷天险,晋军何能西入?其扬言伐秦是假,其实欲伐魏也。陛下宜先发兵阻住河西上流,勿令晋军西入,方保我国境安全。
忽一位大臣出班,乃吏部尚书崔浩,抗言说道:此非上策。司马休之扰其荆州,刘裕切齿已久。今秦主姚兴死而诸子劣,刘裕故乘其危亡而伐之,非是图我。我若塞其西路,刘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泓无事,而我替其受敌。我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救北则东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刘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虎,两得之势也。若使刘裕得胜,必感我假道之惠德,若使秦国姚氏得胜,我阻其后路,亦不失救邻之名。
众卿齐道:若使刘裕夺得关中,我当如何?
崔浩:纵使刘裕夺得关中,因远离建康悬僻难守,终是为我做嫁衣裳也。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关两虎而收长久之利,此乃上策也。夫为国之计,择利而为之,岂酬一女子之惠哉?假令国家弃恒山以南,刘裕必不能发吴越之兵,与官军争夺河北之地,居然可知。
诸大臣又道:刘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泓军必不出关助我。刘裕扬言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依臣等之料,还是休使其入河西。
拓跋嗣恐中刘裕之计,终不听崔浩,而依众臣。遂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遣振威将军娥洁、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五万出屯黄河北岸畔城,置百丈绳阻断黄河。还以数千骑兵,缘黄河北岸随刘裕军西行,不时袭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军奉命,为防晋军于黄河北岸登陆,沿黄河北岸跟随刘裕军西行,凡漂流至北岸晋军人员,均被魏军擒杀。
刘裕数次派兵上岸攻击,但每刚登岸,魏军便逃,待晋军下船,复又回来。
为击败魏军袭扰,刘裕命数千勇士,车百乘,由白直队首领虎卫将军丁旿和宁朔将军朱超石率领,携带强弓利箭登上黄河北岸,结成却月大阵。两头抱河,每车置五十军士于其中,俟贼至则射之,又使人竖起长白旄,以为疑仗。
大阵既成,魏军不解其意,远观不发。
刘裕召朱超石令道:卿赍大弩百张,一车再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车辕之上。若敌兵四至,见白旄既举,便以兵赴之,弩弓齐发。
朱超石领命而去,依计而行。
魏将长孙嵩见晋兵排兵列阵,以为其果欲登岸来伐本国,于是率骑兵三万前来进攻,进入营阵,四面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