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九十七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讲】(4 / 6)

,它对于两个戒是很重视的:第一个是淫戒,第二个是杀戒。这两个对生死轮回都是很强大的力量,杀跟淫当中又以淫作根本,所以要先永断淫欲之心(怎么断后面会说明)。不餐酒肉,你不要吃酒,因为酒会使令我们心性猖狂,酒会乱性,酒吃下去以后你的心就很躁动、放逸;吃肉会产生命债,来生就要偿还肉债。以火净食,持戒的第三点就是你不能够吃生的东西,要用火把菜煮熟了。无啖生气,你不能够去吃有生长功能的东西,比方说水果里面的子,这是不能吃的,它有生长功能、它有生气。为什么?增长慈悲。这地方提出四点: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杀生跟淫欲这两个是最严重,这当中又以淫欲最为根本,从一个生死轮回来说,从自利的角度最为根本。那应该怎么办呢?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我们在对治淫欲的第一件事情,要思惟淫欲给我们的过患,它就像毒蛇,要来毒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像怨贼一样,夺取我们心中的功德法财。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你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你要努力积集你波罗蜜的功德,因为波罗蜜让我们身心得到安乐。第二、你对于已经成就的功德要加以保护。你看有些人他很会赚钱,但是他钱留不住,他的钱完全漏失掉了。为什么呢?从经典上说:这个人他不知道断除淫欲。第二个要断除瞋恚。

所有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二件事就是:第一个、淫欲的心,第二个、瞋心。一个就像盗贼一样,瞋心就像大火一样。所以我们不大会赚钱,但是起码我们赚到了钱就要把它守护住,第一个淫欲,第二个瞋心。应该怎么做,前面讲它持戒的内涵,持戒的方法次第看下一段:

执身不动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在本经当中佛陀讲到持戒的次第:先持声闻戒,比丘的四重、比丘尼的八重,使令我们身口七支能够执身不动。「执身不动」它的动力点主要的是业果思惟。我们刚开始持戒是害怕罪业会带给我们痛苦,所以「执身不动」,我不敢犯戒。为什么呢?犯戒会破坏我的功德。进一步就是从菩萨戒的心地戒当中「执心不起」,菩萨戒的每一个戒它有止观的力量。你看我们过去讲『菩萨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律仪,一定是怎么样?受菩萨戒你先成就菩萨种性。菩萨种性有两个内涵:一、菩提心,二、空正见。所以『菩萨戒』它每一个戒法都有止观的力量,「执心不起」,他念念当中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开始不随妄转。当然刚开始先从事相上的持戒,再求心地上的持戒。

当我们大小乘的净戒成就以后,这时候在世间当中,就没有相生相杀的业报;淫心断就没有相生,瞋心断就没有相杀,乃至于偷盗跟妄语都不现前,就没有负债跟欺诳的问题,那我们也就不用在世间当中,再来世间偿还过去的业障。杀盗淫妄,基本上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业果相续,你有业的产生来世的果报。

业报清净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覩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持戒的功德:如是持戒身口意清净之人,这个地方包括了执身不动,也包括了执心不起。在持戒清净的基础之下修三摩地,你就依止你父母所生之身,也就是说,你不必经过来生的转世,也不需要天眼,你就能够得到相似的五种神通:第一个,自然观见十方世界,这是相似的天眼,它这地方的天眼不是果报的天眼,也不是禅定的天眼,是持戒清净修学大乘三昧,所引生的一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