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八十九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讲】(2 / 7)

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

你感觉到你在修学过程当中,包括你躁动不安,包括你心思暗钝,这个都应该勤加忏悔。怎么办呢?在第一个七天当中,你要很真诚,你要很专注、很虔诚的顶礼十方诸佛如来,乃至于诸大菩萨跟阿罗汉的圣号,这是第一个忏悔的方法。

第二个、[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一方面在六时当中(一天当中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你诵持神咒,一方面经行围绕着坛场,在每一个时辰当中,要持『楞严咒心』一百零八遍。『楞严咒心』下面再说明。这地方的忏悔有两个,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持咒、内心至诚恳切,内心这种皈依的心,仰仗佛菩萨的加持,来灭除修行者的罪障。

发 愿

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提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忏悔它主要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忏悔就是我们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一种内心的追悔,发愿是对未来生命的一种防护、事先的一种防护。这时很专心的发愿、发菩萨愿,在二六时中心无间断,在大乘的戒律,先有愿教,所有的修学佛法都是以愿导行,有愿才有行。「愿教」指的是《梵网经》的十大愿王,或者是『普贤十大愿王』…等等,都是属于发愿的内涵。发愿主要的就是菩提心,发愿在修学当中有两个主要的目的:第一、启发修学的动力,以愿导行。你看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佛七也是一种加行,有些人打佛七他无所谓,他就是没有愿望,有些人他是有备而来,他打佛七是为了要破除障碍,要成就往生的,所以他在念佛的时候,他那个心力特别强,所以愿望能够产生一种修学的动力。

继续阅读

第二、发愿能够扩大你的胸量。因为我们一般的所缘境只管到自己的身心世界,我们能够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今天打佛七,我为一切的有情而打佛七。这时候你念这句佛号的功德就不太一样。为什么要刻意去发呢?因为我们没有发愿,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注意自己的身心世界。说:你为什么持咒呢?我只为自己忏悔业障。你这样持咒的功德就很小,因为你心量太小,你能够发起广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为利有情愿成佛,就把这胸量先扩大。诸位你去看忏悔法门,研究忏悔法门,其实忏悔跟发愿这两个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只有忏悔没有发愿,这个你只是功课做一半。因为你忏悔是把过去的过失解决了,但是未来怎么办呢?你没有任何的规划。所以在正式修学之前,忏悔接下来一定是发愿,这两个是不可分割的。

这地方我们可以再做简单的说明,它这个地方:「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实际的操作应该是有困难。我们从合理的判断,它这段经文应该是简略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七天当中都在发愿。因为从止观的角度来说,不能一路修观的,那心中会躁动不安,应该它这个地方也包括了持咒当助行。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前面很清楚,我们为什么结坛,结坛的目的是为了要持咒。所以前面是一半的时间是礼拜、一半的时间是经行持咒,那第二七当中,应该也包括了发愿,也包括了持咒,这样才合理。咒语大概在整个三七当中都没有间断的。

持 咒

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罗咒。

前面的二个七,第一个七它还加上礼忏,第二个七它加上发愿,到第三七的时候它忏悔发愿的法都圆满了,这时候你内心当中就是,全部都是专心的持「般怛罗咒」;般怛罗咒应该加上一个「摩诃」就比较圆满,「摩诃般怛罗咒」,大白伞盖咒,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楞严咒』。我们从经文来看,其实它三七的主修,是诵持『楞严神咒』,但是它以忏悔跟发愿来带动咒的力量,让咒的力量表现更加的清净、更加圆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