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如果会入到圆教的时候,是一念的迷就落入了苦、集二谛,一念的悟当下就是灭、道二谛。所以说,所谓的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只就是一念的迷悟而各自显现。这个当然是比较深的四谛。
这个地方是说明憍陈如五比丘最初学道的因缘。
这以下正式说明他修学的过程,“蒙印命名”。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四谛法门以后就问五比丘说:汝等解否?在最初解的时候、示相转的时候,佛陀讲出四谛的相状,这个时候憍陈如比丘就称“解”。那么当下,在初转四谛的时候,憍陈如比丘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说“我初称解”。在初转的过程当中就完全通达这个四谛法门,就真实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这个时候如来就印证憍陈如叫阿若多。“阿若多”翻成中文叫最初解,因为他是整个佛陀弟子当中最初开悟的、最初成就果位的一个比丘。这就是一个最早的僧宝的出现,叫阿若多。
“妙音密圆”,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地方只要是谈到小乘的修学,都是有迹门跟本门。从憍陈如比丘示现的迹门来说,他是观四谛,当然他观四谛是观生灭四谛。四谛法门主要从声闻法来说,是四念处,主要还是无常、无我。他从四念处当中去观察他的五蕴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主宰性,因为它要怎么变你控制不了。比如说,我现在要变好或者变坏,你身体要变得更健康或者变得更虚弱,你做不了主。你只知道它会变,但是怎么变是由业力决定。所以,从五蕴身心的变化当中,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来主宰,所以他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所以阿罗汉的最初证得是我空的真如,他只就是知道在整个根、尘、识当中没有一个主宰的我;但是根、尘、识本身是怎么回事、这个法是怎么回事、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声闻的迹门。
但是“妙音密圆”讲到憍陈如的本门,他正式证得圆通的。他不但是从四谛当中观察无常、无我,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他更能够观察这个音声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解释一下。
音声是个假相。为什么?因为它会变化。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个假相,而被这个假相所转,那就是标准的生死凡夫,就从这个地方起烦恼、造业了。而一个修首楞严王三昧的人看到一个假相,他马上会作一个观照,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一段我们在前面的三卷半讲了很多,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会探本求源:怎么会有声音呢?它从什么地方来?
我们就顺着开始去找,这个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从嘴巴中来,嘴巴也不会讲,怎么会有声音呢?身体也没有声音啊!我们一直观进去的结果,得到一个答案,就是“觅之了不可得”,所谓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声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和合而虚妄地显现;当因缘消失的时候,它也就消失了。而它的本质就是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
所以他能够从相里面悟入到性,这是一个关键,破妄显真。我们从它的表相而看到一个真实的体性,这个就是“妙音密圆”。“妙音”指的是它一个假相,这个音声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但是你能够回光返照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它的本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蕅益大师说,这里正是说明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而循业发现。说是怎么会有音声呢?音声的本质只就是一念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随着众生的因缘而各自循业发现。所以你看,一个音声,一百个人去听这个音声,一百个人听到音声都不一样。这表示什么?表示音声这个法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