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阿难尊者就正式地提出他心中还没有明白的这些疑惑。阿难尊者这个时候就从座位里面起来,合掌顶礼佛陀,说,我现今已经听闻佛陀从无遮的大悲心所流露的这些真实不虚的法句。是什么法句呢?所谓的“性净妙常”。这个“性”指的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见闻嗅尝觉知,当他是回光返照的时候所发明的见性、闻性等等。那么这个六根的根性是什么相貌呢?是本净、本妙、本常。古德把本净判作是般若德,本妙是解脱德,本常是法身德。总而言之,当我们在六根当中,心跟境接触的时候能够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而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这一念清净本性所圆具的诸佛功德开显出来。
这一部分阿难尊者是完全明白了,但是,内心当中对于以下两个观念却有所疑惑:第一个观念,所谓“六解一亡”;第二个,“舒结伦次”。我们简单地解释一下。
“六解一亡”,就是六根的结扣如果解开以后,其实一也不可得。这怎么说呢?因为六根的结扣当初也是依止一念的攀缘心而引生的。为什么六根会有结扣呢?就是一念的妄动。所以你六根解开以后,你这个攀缘心到最后也就消失掉。这个观念,佛陀到后面会讲得很清楚。“六解一亡”是偏重在理观。
第二个,“舒结伦次”。这个“舒”就是疏通,疏通六个结扣前后的次第。这个讲事修了。
理观来说,六个结扣都是依止一念的妄心而起,当六根回光返照的时候,同样依止一念的攀缘心,所以六个结扣一破坏了,攀缘心也不可得。这是从理上说的。但从事上来说,六个结扣却是有它一定的次第,一个都不能错乱的。你一定是破第一个结扣,再破第二个结扣,它的整个配套,是配色、受、想、行、识,配五阴的。前后的次第是历历分明,不能错乱的。
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当我们在起修,在观照六根的时候,它的一个理观跟事修的相互关系,这一科是讲这两个关系。这两个互动关系,阿难尊者有所不明白,所以惟愿如来能够依止大悲心,再一次地哀愍法会大众及末法的苦恼众生,能够施以微妙的法音,来洗除众生六根的沉垢。
这一段的启请有两个:第一个,六解一亡;第二个,舒结伦次。启请有二,但是佛陀的回答却有三。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的回答是分成三大段:第一段,佛陀先讲到六根的结扣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每一个根为什么会有六个结扣,就是烦恼是怎么生起的。第二个再讲六解一亡的道理。第三个讲解开六结的修学次第。回答是有三段,到了经文就清楚了。
继续阅读
癸二、答示 分二:子一、结巾喻迷;子二、解巾喻悟
如来回答显示“六解一亡”的道理。这当中佛陀分两段:第一段是“结巾喻迷”;第二段是“解巾喻悟”。第一段是讲到我们放纵六根所带动的流转的力量,叫做结巾,众生之迷;第二段是诸佛如来在因地的时候,从六根当中开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而成就了诸佛之悟。同样是在六根当中,但是因为是向外攀缘跟回光返照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个地方佛陀从两段,从流转跟还灭这两个角度,来开显“六解一亡”的道理。
子一、结巾喻迷
以打结的华巾来比喻众生迷惑颠倒的相貌。佛陀先讲譬喻再合法。譬喻当中有五小段。
【图一】
我们先看第一小段“显结次第”,开显我们众生成就这个结是有它一定的次第的。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盘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以后,佛陀就坐在狮子座上,一方面整理自己的涅盘僧(涅盘僧就是五衣,穿在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