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在我们心中不断地产生出来。
我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是你内心的感受跟想法,是你可以决定的。所以我们常说:“心境决定处境。”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刹那是一种直觉的感受,这个时间很短暂的。大概在十秒钟左右,我们才产生一种想象,名言的分别,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就会被外境牵动了。
其实,这个外境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经过我们的想象而产生的。比方说,我们常举一个例子。说你看到半杯的柳橙汁,我不知道诸位会怎么想。有些人会说,哎唷,真是感恩哪,还有半杯柳橙汁存在!这种人大部分是作正面思考的,他的生命当中充满了快乐。有些人说,唉呀,糟糕了,剩下半杯而已!他看到的是空的这一部分,所以他作负面的思考,这个环境对他产生一定的伤害。
所以,其实外境在伤害我们的时候大概只有十秒钟而已。就是我们的直觉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最早的那个十秒钟,是真正外境在伤害我们。但是当我们开始想象力生起的时候,是我们的想象力在伤害我们,我们产生很多的名言分别。这个时候外境就产生了两种方向:第一个是正面的力量,第二个是负面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古人说是“境无好丑,损益在人”。一个珍宝,你拿得不好,你会被它割伤;但是你好好拿,你可以欣赏它的美妙的光彩。它对你产生伤害,还是对你产生一定的加分,其实是我们心态、我们的想象决定出来的。
这个地方是讲到外境生起的因缘。
子二、明众生相续
【图一】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的正报的身心世界,它的一个生起跟相续的因缘。这个地方有五大段。我们先看第一段,“迷真起妄”。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
佛陀再一次告诉富楼那尊者说,说这个“明妄”(这个明妄的意思,这个“明”当动词),就是我们一念的无明的妄动,而生起了种种的虚妄的相状。而这样的虚妄相状的生起,并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的是以“觉明”来当作它的过咎。也就是说,在我们清净觉性的妙明心中,突然间想要有所发明。而这种有所发明的心就是无明的妄动,也就是一切虚妄相生起的一个主要过咎。
这个地方等于是说明,这虚妄相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清净心当中一念的妄动而有的。真本无妄,因迷故有。这个观念我们前面讲过了。
我们看第二段的能所的对立。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
一念的妄动是很微细的。这个地方讲到,一念妄动以后产生了一种“三细”,也就是产生了阿赖耶识。我们看。
“所妄既立”,既然有一念的妄动,就有所明的“无明业相”的生起,所以,“所妄既立”就指的这个无明业相的生起,就是三细的第一个。
“明理不踰”,这个“理”者,体也,就是无明业相之体。那么既然有无明业相,当然就有能见的相状生起。能见的见分去发明这个无明业相的时候,六根去攀缘六境,这个时候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六根去攀缘六尘的时候,整个活动范围就不能超越阿赖耶识,不能超过无明业识。也就是在一念无明妄动的因缘当中产生了三细,使令我们听闻的功能不能超越音声,见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尘。
到这个地方,其实都是一念妄动产生一个阿赖耶识的三细。这个地方都还没有产生业力,因为第六意识的爱取还没有活动,只是一个依他起性。下一段就产生了业力的力量。我们看下一段。
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