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十二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讲】(7 / 7)

,佛陀一再强调,不能只是多闻。也就是说,回光返照很重要。你只要能够回光返照,你的妄想就能够慢慢地淡薄。这是把妄想作一个总结。

庚二、别就见精显性 分二:辛一、领旨哀请。辛二、正垂开示。

好,我们看下一段。庚二、别就见精显性。

到此为止都是在破妄。我们把科判疏通一下,看第二十二页。

二十二页有一个“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我们再翻到第九页,第九页有一个“丁三、如来答示”。前面阿难尊者启请大乘止观,佛陀正式回答,有两段:第一个,就事以显理;第二个,明性本具相。这两段当中,我们先看“就事以显理”,就着五蕴身心来开显我们心中的真理。这当中有两段:一、逐破妄执密显真心。这个地方是破妄,破妄的文。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这个是显真。“显示妙理兼破余妄”,是佛陀回答当中的其中一段。前面是破妄、七处破妄,这个地方是显真。

好,那我们再看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二页当中的显真——“显示妙理兼破余妄”,这个显真当中,开显真心是有三段的:第一个、先拢总地说明万法唯心;第二个、别就见精显性,这一段是整个显真的正宗分,就是十番显见开始,开显外在的真。然后再“遍历阴处界”,来告诉大家:其实真性不只是你内心,外在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每一个法都是真。所以它这个真性的显现,先发明内心的真性,再发明外在的真性。佛陀是这样子。好,那么发明内在的真性,就是“别就见精显性”。

我们看,回到《讲义》的第二十七页,这个地方就开始要显真了。佛陀是怎么显真呢?“别”,就是特别。在整个见闻嗅尝觉知六根当中,其实都有真性的功能,这个地方是单单特别就着“见”,一种见的功能,来开显真性。

这个地方分两段:一、领旨哀请;二、正垂开示。

辛一、领旨哀请

【第十二讲图二】

我们先看第一段,领旨哀请。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这一段我们下一堂课再说,“领旨哀请”。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整个破妄的文都结束了,破除我们妄想。

修行是点点滴滴的功夫。因为我们的习气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在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当中,是要有一个漫长的修学历练的道路。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先认清路头,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我现在还没办法马上到台北,但是我要知道怎么去台北,要知道一个方向。一个人没有认清路头之前,你没有资格谈修行,你也没有资格闭关。所以有人说你《楞严经》没有看,你根本没有资格闭关。你闭什么关呢?你不要以为整天在那边拜佛、整天持咒就叫修行。你没有掌握整个染净的根本,没有掌握菩提的根本,你用虚妄心来修行,结果是虚妄的,到最后很容易着魔的。

所以这个《楞严经》,你花时间真正把《楞严经》全部听完,你大概不太需要什么善知识了,你就知道怎么用功了。当然有时候需要善知识提醒我们。因为整个成佛之道你非常清楚。古人讲开悟的《楞严》,一点不假。你知道你内心当中问题出在哪里,哪一个地方是你应该消灭的,慢慢减少;哪一个地方是你应该追求的。你先把这个观念建立起来,其他的慢慢来。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