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里讲到“造善用此心”。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前面是讲用这一念心来修善,这个地方讲,我也是用这一念心来造恶。“纵令谤法”,纵令我阿难在以后的因缘,遇到了邪知邪见的恶知识,告诉我一些邪见,使令我退失了无上菩提心,使令我毁谤大乘的正法,使令我说出了“大乘非佛说”这样的一种邪见,而永远退失大乘的善根,乃至于堕入到无间地狱。我为什么造恶业呢?我还是用这一念心来造恶业,我是用这一念心生起邪见,用这一念心毁谤正法,用这一念心堕入地狱去的。现在佛陀用种种的道理来发明说,我这一念心不是我的真心,那么我是一个无心之人哪,就好像石头、树木一样,只有外在的形状,而没有内在的明了性。那我是一个无心之人。因为就我的认知,离开了这一念的攀缘心,我就没有其他的心了,因为我一路以来都是用这一念心来修学。佛陀说这个不是我的心,我心中的打击、心中的恐怖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在法会当中,很多的凡夫都是跟我一样,也产生很大的疑惑。希望佛陀慈悲,继续地再开示我,我应该怎么办。
继续阅读
这段经文是阿难尊者表达他心中被诃责以后的心态,一个恐怖的状态。当然阿难尊者,我们知道他是有善根的,他希望佛陀继续地讲下去,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改造自己。所以他一方面恐怖,一方面并没有放弃自己增上的因缘。
这以下是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安慰跟开导。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这以下,是佛陀针对阿难尊者产生一种断灭的恐怖,做出了一个安慰跟开导。佛陀听完阿难尊者的表态以后,佛陀说出他的目的,说我现在要调整你的心态——从妄想进入真心,是有目的的,是要使令大众的这一念心悟入无生法忍。我们解释一下无生法忍。
这个无生的法,简单地讲就是我空法空的真理,我空法空的真理叫无生。无生法简单地讲叫自性空。从大乘佛法的空义来说,我们认为一切法本来无生。小乘在发明空义的时候,是认为一切法是有生的,有生起。但是它怎么样?无常无我!比如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我们现在现出一个人,小乘认为这个人是有的,是有生的。只是他会变化,他会变成衰老,他会变成死亡,而且无常变化当中,我们自己没有主宰性,如此而已。所以小乘发明空义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从无常变化、从没有主宰性而发明空义。当然这个思考模式也不错,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
大乘佛法认为:我们的法,法本不生,今则不灭,是诸法空义。就是我们本来就没有生嘛。因为大乘佛法经常安住在清净本性,这个生命体只是因缘生因缘灭,它自性空的,它哪有生呢?法本不生嘛。所以大乘的空是直接看它的体性,是毕竟空的,缘起性空。你能够悟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掌握你的生命;你没有悟到这一点,就被生命所掌握。就这样子。生命本身没有错,你看佛陀也有生命。小乘学者极度地厌恶生命是不对的。我们没有必要厌恶生命,我们要改造生命,把一个有漏的生命转成清净的生命,而这个关键点在“无生法忍”。你要掌握一切法自性空,你才能够产生无量的庄严。所以这个地方是整个大乘佛法成就转凡成圣的非常重要的思考模式,就是你要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