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讲】(5 / 8)

坏掉。这个时候你整个生死就没有根了,生死之花自然就枯萎了。

其实生死本来就不真实,因为我们不断地顺从它,所以它就不断地相续下去,这就叫生死相续,就是妄想相续。妄想它有一个开关,你只要观察它,“妄想无性”,它是无自性的,它的本性是自性空的,妄想的力量就慢慢消失了,生死也就慢慢消失掉了。本经的观念就是这样。所以你看它会不断地去重复,去找这个心在哪里,就是这个道理,就是问那个心它的体性在哪里?

辛五、破转计随生。分二:壬一、转计。壬二、破斥。

好,我们继续往下看。第五段,破转计随生。

随生就是我们这一念心,随着它所攀缘的境,就在那里产生:我现在的心看这朵花,我的心就在花上面;我的心看这个灯,我的心就在灯里面。所以阿难尊者现在很聪明,它这个处所就不一定了。前面讲固定都被您破,在里面、在外面、在根都被您破,我干脆讲一个不决定,我的心处所是变化的,“随所合处,心则有之”。我的心跟哪一个境接触,我的心就在那个地方出现,是这个意思,叫随生——随境而生。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转计;第二个,破斥。

壬一、转计

【第八讲图三】

我们看“转计”的部分。看经文: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这段经文有两段:第一个是引佛昔教,第二段是谬解标处。这个时候,因为阿难尊者他前面四番的执着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见、自己的想法,结果都被破斥,所以这以下的三番,阿难尊者不再用自己的想法,这以下三番都是引用佛陀过去的的教诲来回答。我们看他怎么引用。阿难说,我身为佛陀的侍者,经常跟随在佛陀的身边,也经常听闻佛陀对在家的二众跟出家二众——所谓的四众弟子开示。开示两层的道理:第一个,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第二个,由法生故,种种心生。这两句话是讲心跟法之间相互辗转的因缘,当中也构成整个佛教轮回的观念,一种生死相续的观念。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看第一段:“由心生故,种种法生。”

这一段,假设我们是以一期的生命来观察,以一个大段的生命,不要约着一个刹那的念头,这太微细了,约着一期的生命。“由心生故,种种法生”— —由于我们过去生产生很多的“心”念,所以我们今生就出现很多很多差别的果报,果报之“法”。

举个例子:

我们过去经常生起布施的心,“由心生故”,所以我们今生就产生很多很多富贵的“法”出现;有些人过去有持戒的“心”,他今生就会经常出现尊贵的“法”;有些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产生忍辱的“心”,他今生产生庄严的色身的“法”。所以由过去的种种的心态而创造今生种种善恶的差别法,这是讲过去跟现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的因缘。

我们再看今生跟来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也可以说前生的心态——我们前生产生很多的善恶的心态,把你今生创造出来;我们今天在受用这个依正诸法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新的心态——“由法生故,种种心生”。由于今生我们在受用种种的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的“法”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一个新的善恶“心念”,这个心念又造一个业又影响来生。所以,佛教的生命观认为,过去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创造来生的你。所以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果报,讲实在话跟你没有关系。跟谁有关系?跟前生的你有关系。如果你觉得很不错,你要感谢前生的你;如果你很痛苦,你要忏悔前生的你。其实我们今生所造的业都还没有表现出来,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