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讲】(3 / 7)

随缘!你先找到不变以后,安住在不变,然后才能够随顺因缘,积功累德。这个时候你再随缘,不随妄转,而你能够转它——不是它转你,是你转它,你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你的心来转外境,而不是外境来转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找到不变的理体。这非常重要,先找到不变的理体。

整个《楞严经》的关键:在扭转我们的命运、在返妄归真——你要让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变化,先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像水流一样,不断地流动,但是你要把那个不变的东西先找到,然后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每一天安住个三分钟,再五分钟,慢慢地加强,十分钟,叫正念真如。就是不断地去思惟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然后慢慢地观察久了,你的实践慢慢地加强。不变的力量越大,你产生扭转生命的力量越大。《楞严经》它不对治毛病,它认为你身体健康了,你毛病自然消除掉,妄想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你为什么会有黑暗?因为你没有光明嘛。你找到了那个不变的清净本体,妄想自然消失掉,你都不要去对治妄想。这个正念真如,在本经当中有很多内涵,总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先求不变,再求随缘,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宗旨,包括它的基础,包括你要发愿,包括应该怎么来修学。

乙三、破除三障

这样的一种修学,到底它的功能在哪里?

《楞严经》主要是在破除障碍,破除三障:

第一个妄想障,这是根本。《楞严经》的观念是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的。我们为什么流转三界?因为我们造了生死的业力。但是你怎么会造业力呢?那是妄想引导的。所以这个罪的根源是妄想。你身体不会造业的。首楞严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对治妄想。

其次,它是兼带对治罪业障跟鬼神障。比如说它强调持戒,持四种重戒就是对治罪业。你不能造重大的罪业,否则会障碍你真如。再者,持咒对治鬼神障。这是一个兼带的枝末,主要是对治妄想。

我们可以这样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它在内心当中,偏重在破除障碍、偏重在随缘不变。《楞严经》它偏重在不变的根本,所以它破障;《法华经》偏重在不变随缘,所以它偏重在成就功德。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个房子很旧了,有很多垃圾,《楞严经》先把房子整理干净,先破障。《法华经》是在房子整理干净了以后的装潢,加上很多的庄严。所以,《楞严经》是偏重在灭恶、破障,《法华经》是在生善。一个偏重在不变,一个偏重在随缘。这两个地方大家要把它弄清楚,它们都是以真如作根本,只是两个的方向不太一样。所以本经当中,讲到修善的地方很少,鼓励你去修什么善法、波罗蜜,很少很少。它在心地法门讲得多。它认为:你刚开始,不要去管外面怎么样,也不要去行什么菩萨道,先把你内心的垃圾整理干净。《楞严经》是讲这个观念。

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三大宗旨:一,安住真如,先找到我们的真如;二,忆念真如,以持戒、诵咒、道场作基础,不断地忆念真如,让真如的那个不变的力量慢慢地加强;最后,破除三种障碍。这是整个十卷《楞严经》的三大宗旨。

叁、随文释义 经文分三:甲一、序分。甲二、正宗分。甲三、流通分。

我们看第三段“随文释义”。

以下我们就正式解释经文。对经文的解释,学人主要依据海公长老的录音带,就是我们的恩师海公长老所讲的《楞严经》。我主要是依据他老人家的消文释义。他老人家的整个录音带的观念,是以蕅益大师作一个思想的主导,观念是根据蕅祖。在消文方面海公很重视圆瑛老法师跟海仁老法师的两个注解。但是我们的整个消文释义,大部分都是根据海公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