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祖师——晋吏部尚书谢安;三十代祖师——南朝宋天子刘裕。
谢琰叹道:仙师之言,能不信乎!
遂请刘裕至于内帐,将自王禅老祖以来历代鬼谷门之事详说,并授兵法秘籍、掌门世谱及五胡令牌与之,嘱道:鬼谷门立派之本,乃是仗所传绝学以辅明君,一统华夷建功立业也者。今汉祚虽自赵汉刘渊而绝,但华夏民族未绝,不可使五胡之族长据中原,以涂害我汉民也。子此番虽能以数十骑力敌孙恩五千部众,但武艺尚嫌粗劣,只凭力大耳;用兵韬略,亦未入其门。子将此兵法及武功秘要持回,秘密勤奋修练,勿负我父及历代仙师所托。
刘裕大喜,再拜而受。此后便为鬼谷门第三十代掌门。
于是向谢琰讨了回书,还报刘牢之,拜受鬼谷掌门一事,则隐过不提。
刘牢之遂依谢公之议,分兵合击,将孙恩各郡余部渐次消灭,会师钱塘,上奏朝廷。
晋文帝担心孙恩再来,于是令刘牢之还镇,留谢琰驻防会稽。
隆安四年,孙恩复引众登岸,再次进攻建康。谢琰复请调刘牢之引军前来,二人合力,再次击退孙恩。
因谢琰极具资历名望,当时朝议,皆谓其必定能平定叛乱,安定三吴。而谢琰三战孙恩皆胜,亦自轻敌,到会稽郡后既不安抚士民,亦不修整武备。
帐下诸将进谏: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将军宜振扬仁风,收降纳叛,开其自新之路。
谢琰不以为然,对众大言:当年苻坚百万之众,尚且送死淮南;况孙恩仓皇逃到海上,怎能东山再起!若孙恩再来,正是上天不容,让其速来送死而已。
于是耽于围猎,并不练兵。
隆安四年五月,孙恩率众出浃口,攻余姚,破上虞,抵山阴县北之邢浦。谢琰初遣参军刘宣之击退孙恩,但不久孙恩又再进邢浦,败上党太守张虔硕,直向会稽进发。
部将皆谓:贼军复来,将军应在南湖设水军列阵,并分派伏兵,突击来袭叛军。
然而谢琰大意,皆不肯听。
五月己卯日,孙恩兵临会稽。谢琰轻敌,早晨不待传餐,便令部众出战,遣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自率大军绕行间道,欲迂回敌后,一举平定孙恩叛乱。
桓宝奉令引军而出,一战得胜,杀敌甚多。
孙恩又故伎重施,见战之不利,复引军还归船上,欲再泛舟入海;但见桓宝兵少,遂不即逃走,列其兵众于江面,与晋军水陆相持,以待时变。
谢琰派出先锋迎敌,自率大军在河塘之间窄路而出,欲抄袭叛军后路。
不料乡间遍布水塘,大军无法结阵而行,只得排成一字长蛇之形逶迤而行,人马杂踏,再无隐蔽可言。
岸上叛军细作发现谢琰大军,遂急下船,飞报主将:晋朝大军正沿江而行,欲抄我军后路,断我退往海上归途。
孙恩闻此大怒,说道:姓谢的,今番不是你,便是我!传令全军将船靠岸,在江面船舰中向陆上射箭,攻击晋军。
谢琰军队毫无防备,首尾不能相顾,一阵箭雨之后便前后断绝,四散奔逃。
孙恩见状大喜,急命全军上岸击杀,将晋军断作三截,分而围歼。
当时飓风突起,大雨如注,晋军大败于千秋亭。泥地不堪行走,晋军怨言四起。
孙恩见状,扬声叫道:杀谢琰父子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晋军听了,众心涣散。谢琰见身周只余二百亲兵,于是传令突围。(本集完)
华夏真相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