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应劭时为袁绍军谋校尉,因闻献帝迁都许昌,宫藏典籍荡然无存,于是慨然叹息,遂亲自缀集旧闻,撰成《汉官礼仪故事》奏上。
此后魏晋朝廷制度、百官典式,皆据应劭所言而立,可谓绝大贡献,功高盖世。
镜头转换,按下袁绍,复说袁术。
袁术占据淮南,闻说朝廷拜庶兄袁绍为大将军,不由大怒,口不择言道:本初生母出身婢女,低贱至极。我为袁氏嫡系子孙,此大将军之位不传于某,反予我家贱奴耶!
一众僚臣听罢,俱都默然。
袁术退回内府,术士张炯来见,问道:明公曾闻“代汉者当涂高”之谶语乎?
袁术不答反问:此语何谓耶?
张炯答道:当董卓伏诛之时,有女巫曾对李傕云,“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傕。”李傕闻而大喜,故此敢于造反。
袁术:然则李傕终至败亡,却是为何?
张炯:其女巫所云谶语虽是,但解之误矣。使君家门四世三公,且具大才,可试解之。
袁术详审其谶,试言道:吾表字是为公路。公者,百官中至高者也;路者,非途而何?途者,涂之通字也。则代汉者当涂高,非孤正应其谶乎!
张炯抚掌大笑:人谓天纵聪明者,明公之谓也。
当即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袁术大喜,果然以为自己上应天命,遂于寿春称帝,自称“仲家”。诏命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依天子之礼郊祀天地,就此登上皇帝宝座。
孙策时在吴郡,闻说袁术践位称帝,恐因曾与其联盟而受连累,故立即亲写书信,劝喻不可如此。袁术不听所劝,两人于是绝交,不再有往来。
孙策复又写书遣使,告知舅父吴景、族兄孙贲、孙香等人,劝其速离袁术,免受连累。吴景接到手书,当即放弃广陵,东归外甥孙策。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袁术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孙贲拒不就任,被困江北,后亦寻机抛弃妻儿,返回江东。
孙香被袁术任为汝南太守,虽然接到孙策书信,但因道路遥远被阻,未能归返。
袁术复遣韩胤为使,至徐州来见吕布,告知称帝之事,并请吕布履行当初婚约,将女嫁与己子,以备立为太子妃。
吕布听从沛相陈珪之劝,拒绝其婚请,并将韩胤遣送许都,以附逆罪名斩首。曹操代天子复诏,加封吕布为左将军,又亲写书,深加抚慰。
袁术听说吕布毁婚斩使,勃然大怒,派大将张勋、桥蕤前往征伐。二将领命,乃与韩暹、杨奉二军联合,共率步骑数万,进攻下邳。
吕布当时仅有步兵三千、马四百匹,众寡悬殊;闻说袁术派将来伐,因而大惧。
陈珪又献离间之计,吕布从之,寄书给韩暹、杨奉道:二位将军前曾护驾返归洛阳,我又亲自诛杀董卓,都为朝廷立有大功。今公等焉能与袁术合污,同为国之反贼?不如共诛袁术,为国除害。待破袁术之后,某必不取分毫,悉将袁术军资,赠与二公。
韩、杨二人览书,皆都表示同意,乃遣来使回报温侯。
吕布既得回书,遂率军出城进攻。距袁军大营不到百步,韩暹、杨奉便命部下呼喊相助,与吕布共攻张勋。
张勋大败而逃,吕布与韩、杨联手,水陆并下,直追至钟离,离寿春仅二百里。
袁术亲率精兵五千,屯于淮水之南观望动静。吕布于淮水之北令军士大声呼喊,嘲笑袁术一番,然后回师北还。张勋全军覆没,仅以身免;袁术经此一败,势力渐弱。
杨奉、韩暹协助吕布击破袁术,留驻下邳。因当时徐扬粮食奇缺,杨奉欲辞别吕布,至荆州投奔刘表就食,吕布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