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二集 七国之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集 七国之乱(7 / 8)

袁盎见无旁人在场,便即献策:吴楚叛乱目的,在于诛杀晁错,并求复其封地。依臣之计,只要陛下舍一晁错,赦免七国谋反之罪,复其故封,则兵不血刃,叛乱自平矣。

景帝:贤卿且退,容朕思之。

袁盎:古语有云,当断不断,必生祸乱。陛下圣明,尚请乾纲独断!

于是大拜四拜,起身出宫,自还己府,暗地运作。景帝此后苦思数日,终命袁盎为太常,命其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以诛晁错为由,与吴王谈和。

袁盎去后未久,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以息七国之乱。

景帝最终批准众臣之奏,诏命腰斩晁错于东市,诛夷三族。又传首七国,诏命罢兵。

事件悬疑:世人皆知,汉景帝聪明睿智,并非昏君,且明知晁错主张削藩,乃是一片忠心为国。因何便就轻易听信众臣谗言,不但下令腰斩忠臣,而且夷其三族?

历史真相:其实此乃帝王之术,舍车保帅之举,并陷七国于不忠不义之地,以保朝廷必胜。当时吴王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天下诸侯不明真情,皆欲进京勤王。汉景帝无由自辩,只有忍痛割爱,杀掉晁错。晁错既死,吴王若继续进兵,就等于承认己是乱臣贼子;但若就此退兵,更是死路一条。牺牲晁错一家,以换取诸侯支持,此为真相。

袁盎奉命出使吴国,说明天子准许诸王所请,必杀晁错,就此劝说吴王罢兵。

吴王自然不肯罢兵,自寻死路。并以深念旧情为由,欲将袁盎留下,命为领军。

袁盎这才知道自己是被天子利用,至此进退两难。因思自己家眷皆在长安,岂敢从叛造反?于是毅然拒绝,坚执不肯。

吴王闻此,立即反目,便派都尉:你领兵五百,将袁盎及其随从,杀之祭旗!

都尉领命,回营召集手下校尉,安排任务:来日五鼓出发,围剿袁盎及其部众。

安排已皆,校尉各散,依令回营准备兵马。

诸校尉之中,却有司马何颙,曾是袁盎从史,并受袁盎活命之恩。因见故主将遭大难,于是知恩图报,还至家中,便定相救之计。

计议已决,乃唤出十名家仆,尽出库中美酒数十坛,装在车上,载往北门。

北门守将闻报,下城迎住,问道:何司马将此美酒,意欲何往?

何颙:奉都尉将令,谓将军等守城辛苦,特命我等部将,赍此美酒,犒赏众军。

北门守将:是四门皆赏,还是独赏北门?

何颙:自是四门皆赏,由末将来犒北门。

北门守将:既是如此,多谢将军。吩咐众军,开坛畅饮!

于是下令搬酒下车,开坛给散众军。

何颙大喜,殷勤相劝,灌醉守城士兵,乘夜割开营帐,救出袁盎,纵其逃出城去。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袁盎得救,率引随从仓惶出逃。出城后摸黑向前,步行二十余里,至天亮之时,遇到梁国骑兵。梁国哨骑拦住,问询来者何人。袁盎由此出示天子符节,向梁军说明身份,借马逃离。由是向西疾驰,三日三夜,回到长安,将出使吴国情况,报告景帝。

汉景帝:晁错已死,七国不肯罢兵,却是为何?

袁盎:此非为必诛晁错,抗拒削藩是也。

君臣正说之间,哨马斥侯入报:吴王刘濞自称东帝,重聚七国大军,将欲西攻洛阳!

汉景帝大怒:黄门宫监,击鼓撞钟,召集众臣,升殿朝议!

于是钟鼓齐鸣,净鞭三响,天子升朝,群臣皆集。

汉景帝下诏:晁错既死,七国之兵不退,是为叛乱谋反,若不以武力镇压,王纲尽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