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二集 七国之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集 七国之乱(6 / 8)

帝下诏:赦免楚王死罪,削减东海郡,以为惩罚。

晁错:赵王刘遂有罪,奏请削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卖爵舞弊,请削其六县。

汉景帝:准卿所奏。

晁错:吴王刘濞,怀其杀子之恨,图谋不轨。经营吴地四十余年,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已显。宜削夺吴国会稽、豫章两郡,以为薄惩。

汉景帝:准卿所奏,即可下诏。

数道削藩圣旨陆续下达,受削诸王皆都大哗,既惧且怒,尤恨御史大夫晁错。

吴王刘濞早怀反意,见削自己两个大郡,不肯奉旨。于是派出使者,与胶西王刘昂相约反汉,事成之后,平分天下而治。

刘昂一说即从,并与齐国诸王相约,共同反汉,响应吴王。

刘濞又派人前往楚、赵、淮南,通谋相约起兵。朝廷正准备元旦庆典,毫无防备。

汉景帝三年正月,新年刚过,春寒未消。

吴王刘濞下达屠杀令:吴国境内,朝廷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尽行诛杀,一个不留!

于是铁骑四出,屠刀挥舞。江南早春,本是一派莺歌燕舞,顿时化作腥风血雨。

闻说吴王起兵,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群起响应,一齐公开反叛。

吴王大喜,于是下达募兵号令,征募国内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全部入伍。数日之间,便聚徒众三十余万人。继又派使四出,分别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

继续阅读

七国大军聚集,发布联合檄文,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西向。

镜头特写。只说吴国战旗猎猎,一路西指。

吴王起兵会稽,北上广陵,命置粮仓于淮南东阳,向西渡过淮河,先与楚兵会合;并遣间谍游军,深入肴渑,探听朝廷动向。

当时七国叛军布置,以及进军线路,已经十分明晰。吴楚联军渡淮向西,乃是叛军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临淄,齐王刘将闾据守;赵国则约匈奴精骑,联手犯汉北境。

由于刘濞谋定而动,故此七国军队进展顺利,一路势如破竹。

于是烽烟四起,警报纷传,皆入长安。

闻说七国乱起,汉景帝大惊,与晁错商量出兵平叛事宜。

晁错:叛军势大,各路守将必定不敌。为保必胜,臣请留守京师,陛下御驾亲征!

景帝览奏,问于群臣。众议纷纷,久而不决。

晁错屡次上书促战,见天子不下决心,于是大慌,就与下属丞史商议。

晁错:乱势已起,天子不下诏命征伐,此必是朝中有人相阻,我将奈何?

丞史:大人以为何人,阻拦平叛大计者?

晁错:吴王今举七国之兵反叛,若无内应,岂敢孤注一掷?我观满朝文武大臣,只袁盎曾为吴相;入朝之后,又多次收受刘濞恩惠。袁盎必定知其预谋,我欲上书弹劾,如何?

丞史:此时正当上下一心,一致对外。无凭无据,岂可捕风捉影,先自内讧起来?

晁错闻此,也觉证据不足,一时犹豫不决。

未料二人内室密语,却被廊下从吏闻之,立时出府,报与袁盎。

袁盎非常惶恐,连夜求见国舅窦婴,说道:吴王反叛原因,实为世子曾被天子误杀,又不服削藩之故,与微臣有何相干?晁错欲要诬臣,某请面见天子,当庭对状!

窦婴以为言之有理,遂入宫禀告景帝。天子闻此,即命召见二臣,当面对质。

袁盎领旨进宫,发现晁错已经在场,遂跪叩上奏:请求陛下屏退旁人,容臣密奏。

景帝准奏,命晁错暂且退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