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第350章 学府初兴遇波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0章 学府初兴遇波澜(1 / 2)

诸葛志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徐庶指着远方一队人马,正浩浩荡荡地朝学堂而来。

旌旗招展,尘土飞扬,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看来,有人坐不住了。”诸葛志嘴角微微上扬,

兴汉学堂开学后,诸葛志事必躬亲,每日巡视,与师生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

学堂内,琅琅书声不绝于耳,师生间探讨学术的氛围浓厚,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

凉亭下,诸葛志与几位学子围坐一起,探讨兵法韬略。

他将自己多年征战的经验和智慧倾囊相授,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各种战术的运用和变化。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诸葛志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侃侃而谈,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敲击在学子们的心田。

“将军,您在宛城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真是令人叹服!”一位年轻的学子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诸葛志微微一笑,“兵者,诡道也。胜败的关键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能否洞察敌情,灵活运用战术。”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简单的示意图,详细地讲解着宛城之战的部署和策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才能制定出最佳的作战方案。”

学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诸葛志则耐心解答,循循善诱。

此刻,他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

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年轻的学子,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汉室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课后,诸葛志独自一人走在学堂的小路上,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

他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兴汉学堂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突然,一个身影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将军,不好了……”

“将军,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人,说是要找学堂的麻烦!”来人上气不接下气,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诸葛志眉头微皱

学堂之内,琅琅书声依旧。

学子们正襟危坐,目光炯炯。

他们手里捧着书卷,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有的在练习书法,笔走龙蛇,挥洒自如;有的在埋头苦读,认真钻研兵法韬略;还有的在与同窗激烈的辩论,探讨着治国安邦之道。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自从诸葛志执掌学堂以来,他不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鼓励学生们走出书斋,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参与荆州的建设。

学堂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辩论赛,军事演习,让学子们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学堂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

不少学子在学堂的熏陶下,崭露头角,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他们有的精通诗词歌赋,有的擅长排兵布阵,还有的在治理民生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这些优秀学子,开始积极参与到荆州的建设之中,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他们或是行走在田间地头,教导百姓耕种,或是奔走于街头巷尾,调解邻里纠纷,或是参与到荆州的水利建设中,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荆州在诸葛志和学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