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动态,心里知道这里已经碰到右路军主力部队,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后撤至巨鹿县城固守,一是继续前进力求和鸡泽的关宁军靠拢,可巨鹿县城也是孤城,处在清军四面包围中,况粮草不济,固守只是延缓一点时间,支撑不了多久,而靠拢关宁军说不定能互相支援,当然卢象升内心深处早已抱定马革裹尸之意,回想自己近百次野战虽然基本面对农民军,哪次不是以少胜多险中求胜,清军强悍,世所共知,自己的天雄军也是百战之师,人数虽少,都是精锐,若真能超常发挥,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自己只要能顶住清军攻击,歼灭部分清军,杨嗣昌高起潜看到胜机只要能从旁助攻扩大战果,那这一次很可能取得大胜,上报天子知遇之恩,下报黎民养育之情,或许就此解了建奴四次入侵的危机。他是真的很无奈,上命总督全国勤王军,却派高起潜监管关宁军,为协调又派首辅刘宇亮,大学士杨嗣昌坐镇,多头领导,完全不能做到统一指挥,若真能统一指挥,如臂指使,则十万建奴又何惧之?想到这卢象升长叹了一口气,回过头来对杨国柱和虎大威说道“如今处处有敌,人人惧战,长此以往堕了我大明声威,涨了建奴野心,莫若就在此处与敌死战,不负君父所托”
“督师所命敢不从尔?我等皆以抱定以身殉国,只是此处不宜防守,我军连日奔波兵士疲劳,粮草不济,若能固守巨鹿,等待援军看似更为妥当”虎大威也知道眼前局面不利于自己,固守待援或能保存实力,“是啊督师,四面皆敌,我军单薄,不宜野战”杨国柱从旁提醒,他知道这位督师勇猛善战,每每冲锋在前,武力在自己之上,奈何如今的局面是有寡不敌众的危险,若一意孤行,前途难料。
“二位将军所言甚是,只是巨鹿亦孤城,距高公公百里,无法策应,我军粮草将断,何处觅食?一旦建奴四围,必全军覆没,只能以战养兵取食于敌,方能脱离困境”卢象升说到此处豪气顿生,“建奴亦人非神,只要我军人人奋勇,必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二位不必迟疑,明日即开拔贾庄,壮士凯歌正当时也!”
“是,督师既然决意前往,我等必誓死追随!”杨国柱虎大威见卢象升心意已决,劝也没用。于是也不含糊,多年共事下来,二人早已被督师个人魅力所折服,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打仗比他们这些职业武将还勇猛,且以身作则,爱兵如子,放眼大明完全是凤毛麟角,能跟随这样的统帅也算是三生有幸,即使明知危险重重,也顿生视死如归之豪意。
“大人,莫若再派人去高公公营中,催要粮草,此事甚急”一旁的赞画谋士杨廷麟言道,“伯祥所言甚是,就加派信使前往鸡泽求粮吧”卢象升很欣赏杨廷麟,同是进士,又都忠直主战,时任兵部职方主事,是皇帝钦命的军中赞画机务,平时有事都是互相商量,在卢象升心中是同僚加朋友,驻军贾庄,他不怕身死族灭,只怕那些跟随的天雄军将士饥寒交迫,未战先亡,“廷麟愿往催粮,望大人成全”杨廷麟知道派普通官员前往高起潜大营恐怕不起作用,于是自告奋勇,大明文重武轻,他是进士出身,身份地位不同,就是总兵参将见了也是要行礼的,所说的话自然和普通校尉有天壤之别,“伯祥之心吾知之,先派校尉前往,过得几日若无消息,再派伯祥前去也不迟”卢象升是真的不愿杨廷麟冒险,此去路上清军游骑很多,若让他失陷于建奴,真的得不偿失,“大人,事急从权,军中再过几日就要断粮,不得不防啊”杨廷麟显然比卢象升更急,他就是管转饷济师的,军中什么情况,他是一清二楚,严寒加上疲劳饥饿,这样的军队面对凶残的建奴,若无外援,凶多吉少。“也罢,伯祥执意前往,吾亦不阻拦,但等驻军贾庄,再修书一并带去如何?”卢象升明白此时军中状况,也就几天的粮食存量,几次筹粮均石沉大海,再如此下去,恐怕不用建奴进攻,全军饿都要被饿死了,他也知道高起潜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