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夷州数千人还,比死去的士卒更少。孙权大怒之下,将卫温、诸葛直二人论罪处死,完全忘了浮海夷州的决策,乃是他自身的一意孤行。
还有遣人去辽东与公孙渊交好。
今虽春三月时,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航海至辽东求购战马。
此事自然瞒不过魏国。
公孙渊本来就是依附于魏国的藩臣,天子曹叡对他勾连、卖马于逆吴大为恼怒,便让殄夷将军田豫督领青州各部军队,筹备准备前去讨伐。
后得闻东吴以水师大军横陈来往,以魏军水师难匹敌为由,是故让田豫暂时不发。
不过,田豫乃良将也!
前来青州任事后,便以东海冬季风大浪急,吴国水师归来时必然会寻陆地避风浪为由,积极巡视海岸备战。
那时,许多魏军将领都嗤笑于他。
后,吴国水师果然遭遇风浪,驱船队避风于成山,尽被田豫所虏获。
只不过,田豫并没有得到封赏。
他乃是边人。
青州刺史程喜乃是豪门出身,又嫉妒他统领了青州的兵马,便暗中上言天子曹叡,声称田豫缴获的珠宝器物都发放给官兵,而不交纳给官府。素来喜欢珠宝的曹叡对此暗中羞怒不已,亦不作封赏。
构陷同僚、争权夺利,此亦是魏国重臣及僚佐的常态了。
毕竟曹魏得位不正。
恪守信义、不求私利的臣子,大多数都被清算了,鲜少有人能从汉臣变成魏臣。
魏国内部之事,与孙权无关。
他就知道,购置战马的无数资财,都打了水漂。
亦然重新开始念起了大汉的战马,遣人来汉中郡与丞相再议战马交易之事。
不过,他亦然有意外之喜。
魏国想攻伐辽东的事情,公孙渊也得闻了。
胆敢夺叔父之位自立的他,自然亦不是易与之辈。
又以魏国失去了陇右,且对汉军屡战屡败,便生出了恣睢之心,乃主动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向孙权奉表称臣,并献貂、马。
约定一南一北,共同进攻魏国。
孙权得报后,大喜过望,也开始绸缪着遣兵去册封之事。
自然,公孙渊对孙吴称藩仅是第一步。
他亦开始频频遣使去寻三郡乌丸各部大人,以及早就成为了魏国附义王的鲜卑大人轲比能,商议共盟攻魏的事宜。
这便成为了魏国曹叡的忧患之一。
虽然郭淮与田豫在西东二线皆大胜,让他终于缓了魏国屡战屡败的那口气。
但北方战线烽火将起,不由让他心力憔悴。
因为他的第三子,不满周岁的曹殷,又夭折了。
这让整个中原腹地,都在暗中议论着逆蜀贼子谯周宣扬的“曹丕篡汉遭天谴”的天命之说,魏国各州郡都在人心动荡。
这也不能怪那些人茶余饭后。
事实胜于雄辩。
既使是曹叡自己,在夜深人静独坐之时,都隐隐在心中叹息过。
只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既然是魏国的天子,就没有软弱的理由,对局势的动荡也要尽心去安稳。
所思虑的办法,同样是想杀鸡儆猴。
乃是私下作诏书去问计大司马曹真与大将军司马懿“是时,辽东可伐否?”
打算用诛灭辽东公孙渊这个将欲作乱者,威慑北方战线的乌丸及鲜卑各部不敢擅动。
至少,也要让他们数年内不敢叛魏。
大司马曹真以为可伐。
他觉得郭淮大败李严后,逆蜀短时日不会再攻伐凉州;就算攻伐,以金城郡的险要及大胜之锐,也无可忧虑。
而关中由他亲自镇守,更是固若金汤。
是故,便让天子曹叡无需担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