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来鲁肃是过来请法正去江东的,鲁肃是个主战派,所以希望法正能劝说孙权不投降。那孙现在也拿不定主意,自家人商量不够,还要把落尘刘备联盟集团的法正请过来。天下的士人,现在大概有三个阵营,一是落尘集团一派,一是曹操一派,另外是东南一派。东南一派主要有荆州的和江东的。曹操攻占荆州后,荆州士人大多跟随降曹,有部分逃往东南乡野。当然,除了这个走上政治前台的三派,还有大量隐居于乡野的“逸民”。这些人不在朝堂上声,观点也不经常为人们所耳闻。逸民们有的名扬海内外,是个著名的隐逸之士,有的默默无闻,还未被天下人所知。
法正别过刘备等人,独自随鲁肃南下。出了江夏城,便见连天江水,滔滔东去。江上湿气萦绕,清风徐徐。那鲁肃只乘了一艘快船,几十名士兵,便携法正沿江而下。出江夏,便过三江口、黄州等地,一路上吴蜀军队戒备森严,岗哨林立。这段江面本来传来传往,甚是繁忙,现在十里不见一船,只有军舰在游弋着。到处充满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那鲁肃见法正正出神地盯着江水看,便走了过来。
好一个长江!提到长江,国人眼前便是白水滔滔之感,提到长江,便是泽被大地,雍容富贵。长江果然壮阔,但比黄河,却多一些温婉。不似黄河奔腾嘶吼。那黄河养育的中原人士,便有奔腾豪迈
之气,尚武之风,又经礼仪教化,遂成为汉人的典型形象。一过长江,水泽萦绕,山河人物多了几分温和妩媚。江东之人,便有清新秀丽之感。此为吴人。
那孙氏本是淮泗一带,离江南还是有一些距离的。到了江南,与江南氏族磨合。现在东吴果然人才济济,蔚为大观。当张昭、周瑜。此二人与孙策最好,孙策死后,又率先站出来支持孙权。所以为江东肱骨之臣。此外又有孙坚一辈的老将,韩当、黄盖等人,这些人德高望重。又有跟随孙策而来的、或者新加入的中青派将领,人数众多,乃是主力。有蒋钦、周泰、凌统、甘宁、徐盛、丁奉、潘璋、董袭、吕蒙等人。这些人有的是淮泗老将,有的是孙策复江东过程中加入的,有的是孙权即位后新加入的。这些人果然都是听孙权、周瑜,所以孙权把周瑜看做国中武将的一把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周瑜身边聚集一大批中青派主力将领。而韩当等人俨然已是垂垂老矣,虽然并未退场,但是言权不大。这个鲁肃,却是孙权即位后新加入的,由周瑜引荐,深得孙权信任。此外文臣有诸葛瑾等人。此次是否投降,是朝中张昭为的保守文臣一派,主张投降。韩当等老将是坚决主战派,中青派将领也大多主战。周瑜态度未明,在鄱阳湖调集水军,还没有参与朝堂公议。如果周瑜主降,那么中青派将领势必跟随,朝中大部分都是降派。如果周瑜主战,那么朝中主战一派的力量要显著高于投降派。这个鲁肃,也是个坚决主战派。可以理解,鲁肃提出三分天下之说,就是建立在对江东能量的自信基础上。现在攻占荆州的目标虽然没有达成,江东还没有大举插手荆州事务,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就以万马奔腾之势南下了。江东方面自知不敌,只能知趣躲开。虽然如此,但是江东的实力雄厚,水6军带甲二十万,民殷国富,据有天险。鲁肃所认为的三分天下的实力还是有的,即江东还是有能力自保的。张昭等人,乃是对江东实力之不自信,甚至是对江东实力无知,慑于中原军队的强大气势,
却不知江东水6军在地形、补给、气候、水军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极大优势,只要策略得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却见已入农历八月份,秋风乍起,暑气已去。淅淅沥沥的雨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