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二十三了,总共也才一千套试卷,赵振宇等人花了两天时间终于全部批改完。
此时几人带着五十三份答卷来到陈佑书厅。
赵振宇将试卷捧到陈佑桌上“启禀使君,这是此次预备录取的考生试卷。”
张采石也将自己手里的试卷放上去“这是各科头几名的试卷以及排名。”
“坐吧。”陈佑招呼一声,拿起排名表仔细查看。
排名是分科来的,经义科有二十人,策论科十六人,律法科只有七人,算术科有十人。
经义策论不太好评价,陈佑直接抽出算术科十人的试卷。
只有第一名答对所有算术题,其余人等或多或少都有错处。
不过让陈佑心中略微满意的是即便是第十名也足足答对了九道题。还不算太过分。
只是这十人,名字有些熟悉啊!
他抬头看向算学院院长贾义“贾院长,这里面可有学院院生?”
贾义听到这个问题,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笑容“好叫使君知晓,这十人之中,足有七人是院生!”
陈佑点点头,接下来只要安排好这十个人的职事,算学院的名声就起来了。
一边将试卷放到一旁,一边道“放榜之后,抽个空将算术科考卷、试卷张贴出来。”
“是!”贾义点头应下,坐在一边不再开口。
紧接着是律法科的试卷,同算术科一样,律法科排名也是按照正确率来排的,正确率相同,再看统考判词和两首诗。
这也不容易出问题,陈佑只是随便翻翻便放到一边。
至于经义和策论,不出他所料,排名首重文采,其次是运气比如你的观点是不是恰好和阅卷考官相同。
不过好在陈佑在这批试卷中看到了几个眼熟的观点,而且名次还都不算低。
这也是陈佑不着急完全改变科举现状的原因之一,毕竟历朝依靠科举选拔人才,也出了不少政治上有为之人,证明这种考试内容,并不能拦住那些一小撮特别优秀的人。
至于有没有偏科的天才被埋没,十有是有的,陈佑要做的就是扩大科举内容的包含范围,尽量减少人才被埋没的可能性。
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长安城也不是一夜就建成的。
就像陈佑看到自己眼熟的几个观点后就不准备翻阅未录取的试卷搜寻遗珠一般,既然现阶段能起到足够大的作用,就没必要急着去挑战既得利益者。
慢慢来,积攒到足够的力量再说。
大概扫了扫这三十六份试卷,陈佑给一些人重新排了名次。
由于这次录取的绝大部分都要留在锦官府,陈佑就耍了一个小心眼。
经义头名选了文采最好的那一个,算是给赵元昌推荐了一个文学之士;而策论的头名和第二名分别是一个文中似有诤谏之意的考生和一个稍微有些实干之意的考生。
前两个不是陈佑需要的,最后一个也不是陈佑最看好的,但文学、诤臣、做事之人,各推荐了一个,应该能让赵元昌满意。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陈将明既然有私心,为什么不索性全部推荐那些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之人入京?
要知道,陈佑希望锦官府能有更多的人才、自己能网罗到有潜力的部署,最终的目的还是表现自己的能力、赢得更多的支持。
别的不说,就说全部都推荐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入京,如果这三个都不堪大用,败坏的是锦官府试的名声,影响的是别人对陈佑办事能力和识人眼光的判断!
截留人才是行政机构的本能,但为了截留人才而坏了机构当家人自己的前途,那就得不偿失了。
将最终名单确定,陈佑放到桌子上用食指点了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