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进入午门,特权范围也只是短短一截,并且还有养病期间的时限,但也是明朝开国以来的独一份殊荣了。
更何况,德庆皇帝还承诺河套战事结束之后会摘掉赵俊臣勋位前面的“不世”二字,这就意味着赵俊臣很快就要成为世袭罔替的勋贵了。
相较而言,德庆皇帝册封赵俊臣的正妻崔倩雪为一品诰命、以及一些珍贵药材的赏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百官们会产生羡慕嫉妒的情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百官们的目光注视之下,赵俊臣自然是满脸的感激,连忙是行礼谢恩,说了一大堆“忠君死效”之类的漂亮话。
然而,赵俊臣心中对于德庆皇帝的这般封赏却是不以为然,只觉得德庆皇帝的封赏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虚而不实。
见到赵俊臣的满脸感激之后,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转头看了大太监张德一眼。
张德马上就迈前一步,扬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是德庆皇帝也有些疲惫,想要退朝回宫了。
见到这一幕,太和殿内的各派官员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周尚景、沈常茂、王寿等人的身上,等待着他们的表态。
事实上,朝廷各派官员这一天为了“迎接”赵俊臣的凯旋回京,皆是准备了许多东西,大都是弹劾赵俊臣的奏本,想要给赵俊臣来一个下马威。
正所谓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唯有夸夸其谈的批评家永远不会犯错!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固然是办成了许多大事,但也同样是出现了一些疏漏与错误,让人找到了许多把柄。
不论是镇宁卫城的失守,还是天水城的民乱,又或者是接连不断的越权行事,都可以让赵俊臣辨无可辩,惹上一身麻烦。
眼看到赵俊臣身上的荣耀与光环越发耀眼,许多官员心中妒恨之下,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跳出来弹劾赵俊臣了。
然而,在各派官员的注视之下,周尚景、沈常茂、王寿等人皆是不动神色,没有任何表示。
赵俊臣返回京城之后,第一时间就表达了告病请辞的态度,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赵俊臣的“复套三策”乃是再立一功,德庆皇帝也是刚刚表示了嘉奖,这个时候显然不是弹劾赵俊臣的最佳时机。
见到各派权臣们的这般态度,许多官员皆是面现失望之态,最终也就没有出现百官群起弹劾赵俊臣的情况。
另一边,眼见到众位官员无本再奏,德庆皇帝也很快就宣布下朝了。
德庆皇帝宣布下朝之后,太和殿内的百官们纷纷是赶到了赵俊臣面前、表达恭贺之意,所有人都是一副真心实意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他们刚才还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跳出来弹劾赵俊臣。
赵俊臣一边应付着百官们的虚伪客套,一边观察着自己身边的众位官员。
然后,赵俊臣发现,除了工部尚书陈东祥、吏部侍郎刘长安等寥寥人之外,有资格位列朝班的“赵党”官员,却是有大半人都不见了。
像是詹善常、霍正源、童桓等人,这段时间或是丢了官职,或是被勒令闭门思过,已是失去了上朝议政的资格。
显然,赵俊臣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赵党”的损失惨重还要更高于赵俊臣的预计。
虽然是早有预料,但见到这一幕之后,赵俊臣依然是眼中闪过了一道精光,认为自己必须要尽快做出回应了。
一直走到午门之外,赵俊臣好不容易应付完了各派官员的恭贺。
眼看到周围再无旁人,陈东祥、刘长安等人就迫不及待的纷纷向赵俊臣诉苦,表示“赵党”官员们这段时间有多么的幸苦与困难,受到了多少的打压与欺辱,皆是希望赵俊臣尽快出手扭转乾坤、恢复“赵党”的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