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种种灾情都只是前菜罢了,接下来明朝各地的天灾人祸还要进一步的愈演愈烈。到了那个时候,以明朝如今的状况,又能够坚持多久?
要知道,因为没有经历明末清初的种种浩劫,如今的明朝人口已经逼近了两亿之多,所以小冰期一旦来临的话,所面临的压力也要远远大于另一个时空的明朝。
朝廷一旦失去了赈济灾民的力量,那么必然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到了那个时候,任何的动乱都有可能出现!
更可笑的是,德庆皇帝这个时候竟然还想要耗费数百万两银子建造一座仿江南园林风格的大型行宫!甚至还不惜动用国库的银子!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心情不由有些忧虑。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赵俊臣固然是一个贪官权臣,也自认为是一个卑劣小人,但终究还有自己的良知底线,如今他身为朝廷的户部尚书,掌管着天下钱粮,自然有责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于是,赵俊臣沉思良久。
最终,赵俊臣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首先,赵俊臣并不是农作物专家,他并不懂得小冰期应该如何预防农作物的大规模减产;其次,赵俊臣也不是历史学者,并不清楚这个时代究竟有哪些机会可以利用;最后,赵俊臣也不是一位令人信服的预言家,哪怕他向德庆皇帝与百官们预言了明朝日后的天灾频繁,也不会有任何人相信他,甚至还会因为“妖言惑众”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同时,赵俊臣会赚银子,但银子不能吃,因为明朝海禁的关系,也不可能大规模的购买海外粮食储存应急;赵俊臣略懂一些改革的事情,能够激发明朝的潜力,但他这样做的话必然会引起所有利益既得者的反弹,最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赵俊臣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投入大量资源修建水渠、堤坝、水车之类的灌溉设施,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天灾带来的损失,但德庆皇帝与百官们根本不会允许赵俊臣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投入过多的银子……
所以,绝大部分有能力办到的事情,赵俊臣没条件去办,绝大部分有条件办成的事情,赵俊臣却又没能力办到!
最终,赵俊臣真正能办的事情就极少了。
“不过,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要尽量做一些,许多暂时无力办成的事情,也应该早做准备……
……让我想想,这个时期,两广地区应该已经有人种植马铃薯了,这种农作物耐寒耐旱,并且产量很大,可以让朝廷进行推广……还有玉米,这种植物应该已经广泛种植了,但规模较小,也应该进一步推广……南洋那边受小冰期的影响很小,也应该尽早派人前去摸底……
……还有,我固然是不懂得耕种,但可以命人收集农书、召集经验丰富的老农,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一些办法;户部与工部固然不能大规模的修建灌溉设施,但小规模的投入还是可以办到的,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对了,还有蒙古与东北,他们这两年恐怕同样是受到了天灾影响,也要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尽数想了一遍,赵俊臣发现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手段,并不足以改变大局。
然后,赵俊臣目光微微闪烁着,轻声自语道“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年有余的时间,我就拥有了今日之权势,按理说已经算是发展神速了,但如今看来,若是我真想要办一些实事,手上的权利还是太小了!不论是边防隐患,还是小冰期的出现,我都看在眼中,但限于手中权势不足,真正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却只能干着急而已……”
喃喃自语之际,赵俊臣心中也暗暗下定了决心——自己的许多计划,都应该加快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