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是一万,只有对手的四成,便宜啊。
可等花钱的激情过去后,幕府上下都开始嘬牙,按这么下去,四万变十二万,再翻下去是三十六万金、百万枚小判金,这钱花不起了!
不花行么?肯定不行啊。海防不靖,这责任谁担当的起?
再说了,人家咸亨洋行把图纸、工艺都给了,可自己人就是造不出来,非得花钱买,你说这有多抑郁!
这也是老中们一直没断了韭山炼铁所资金来源的原因——快买不起了,那咬牙也得自产啊。
按理说,
幕府一年的收入超过四百万金,怎么会窘迫到这种地步呢?
除了人员众多导致俸禄开支大、事务繁杂花费多外,黑船来访海防费用增加是一块,另外这两年破船偏遇顶头风,天灾也是另一大块——这就是小栗提的“多灾多难”。
飓风、水灾、疫病就不说了,这在扶桑是常规现象,可你说这地震越来越多是咋回事,这是得罪哪路神佛鬼怪了?
嘉永六年(1853年)和历二月,东海道豆相参远地大震。函根足柄诸山崩,小田原城坏。
安政元年(1854年)六月十五日,近畿诸国地大震。
同年和历十一月初四凌晨,东海、东山、扁柏诸道大地震兼海啸,史称“安政大地震”。
第二天,和历十一月初五,安政南海地震发生,“伊势湾比四国、九州大地震兼海啸”,又把沿海地区祸害了一遍。
幕府的主要御领在近畿、东海道和关东,除了关东逃过一劫外,另外两处都是伤痕累累。
不过,公方样家定倒是声望大增——从他继位的第二年安政元年开始,在每次地震前家定都提前发布了相应防灾的指令,因此活人无数,最早因举止异常而得到的评价“暗弱狂躁”,也迅速变成了“异人有异事”,幕府上下一时倒是安稳了许多。
连各地的大名领地内,也因为受惠甚多而对公方样和幕府歌功颂德。
不过虽然名声好了不少,但地震海啸带来的经济损失只是减轻了,但后果依然严重,大力赈灾的幕府财政一时之间也岌岌可危——收不上赋税还要倒贴,花销还因为海防的缘故增多,这谁受得了!
这就是小栗忠顺说的“多灾多难”。
至于“以金易银”的最后一条理由“威权旁落”,则是以水户老藩主德川齐昭一系干出来的好事:
齐昭联合水户德川家的家主庆胜、福井藩主松平庆永、宇和岛伊达宗城、萨摩岛津齐彬、熊本细川齐护、福冈黑田齐溥,加上自己和盟友的一大堆姻亲大名,勾结京都的小朝廷,不断向幕府施压,要求深入革新幕政。
其实,参与今天谈话的江川父子和小栗都明白,幕府的问题是有,而且还很多,但老中首席阿部侍从等人是真的在努力,换这些人上去也好不到哪去。
直秀常说,“处于权威危机中的执政者往往会变成最真诚的革新者,对于革新的真诚,源自他们对保住权力的真诚。”——其实这是后世米人塞缪尔?亨廷顿说的,但现在他还没出生呢,直秀在暗暗祷告后发现亨廷顿先生没反对,于是就大胆拿出来用了。
坦庵先生觉得直秀说的非常有道理,老中们确实立志革新,只是羁绊太多施展不开而已,而齐昭一系,在批评幕政的背面是意图争权夺利,但天灾人祸、外敌入侵,幕臣确实焦头烂额,这给了齐昭等人发难的理由。
虽然幕府的权力架构是有问题,谱代大名和旗本掌握大权,德川亲族和外样大名都得靠边坐,这在如今幕府提出“举扶桑一致”的口号下显得越发不合人情,但革新也得慢慢来不是,否则引发动荡就不好了——江川家和小栗家都是大身旗本,都是此时治政架构的受益者,因此立场不自觉地就歪了。
“兰学产业不兴”是说幕府的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