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无意的给杨怀仁下了一个套,也许是高家不畏权势,而表现出来的恶趣味。
杨怀仁问道,“高将军的意思,是你们龙蹊卫昨夜进行了夜间练习?”
高士迁忽然收起了傲气,竟用一种佩服的眼神望着杨怀仁道,“多谢大帅明察秋毫,还末将一个清白!”
霸弟弟也反应过来了,有些不好意思的挠着头问,“大帅是龙蹊卫昨夜进行了练兵,所以今早上将士们都在酣睡?”
杨怀仁笑着点点头,也示意霸弟弟不用觉得难堪。
不管高士迁是无意的还是有心的,这都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他这么做的目的。
杨怀仁从有限的和高士迁的接触里,察觉到高士迁此人,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虽然他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真实的心情,但他确实是个有心之人。
照此判断的话,那么他的父亲长平侯高启勋,就更是聪明之人了。
杨怀仁现在再去看高家父子,便有了不同的定位,他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奇特的想法。
他们高家在朝中的地位,或许不算特别高,但影响力却也是不能忽视的。
勋戚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的祖上是生死相顾的战友而结拜兄弟的,有的还建立了姻亲关系,这种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的集团,平时或许显现不出什么特别来。
可到了某种特殊时期或者特别的时刻,或许影响力就能大到影响一件历史事件的结局。
武人、武将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历史时期里,或许没有文人那么意气风发,可手上有兵这种事,却是绝不能轻视的。
即便文人想出来各种奇特的方式来限制武将带兵和统兵,但在军营里,和将士们朝夕相处的还是他们,并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官。
这也就导致了军中的将士,更愿意去相信他们的将军,而不是嘴上口谈的忠于朝廷或者皇帝。
多年前的高太后那件事里,如果当时杨怀仁没有守住城门,哪怕只是几百上千的禁军进城了,结果都是难以想象的。
历史上那些兵变或者政变,很多时候并不是动用了几十万军队什么的,就是几千几百,甚至只有几十个人,控制了最重要最关键的人或者资源,便取得了成功,改变了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