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遗憾。感叹她身赴万里,不负汉家朝廷,汉家朝廷不让她身老回国,终是对她有愧。而后世的人们,则称颂她是民族和睦友好的象征。杜中宵想来,民族友好要靠一个弱女子远赴万里,食不甘味,零落数十年,最后还要接受那些汉人绝不可能接爱的习俗,最后不能身葬故国。这样的友好,对于民族过于廉价,对一个女子,则过于苛刻。真正的友好,应该不是这样能换来的。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这首王安石的诗此时还没写出来,杜中宵当然也不知道,不过却跟他现在的看法暗合。对于这一座青冢,还是多感叹对这一位女子,汉恩凉薄,最终不得重回故土的哀怨,那一曲昭君怨的哀弦。
自宋之后,汉人王朝再没对外和亲,也是想明白了,这样的做法没什么用处。与其害人,不如跟异族明明白白打交道,和亲不如结心。朋友就是朋友,敌人就是敌人,不要去乱拉亲戚,骗人骗己。
风雨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