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风雨大宋> 第15章 初具规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初具规模(1 / 2)

在使院都厅处理完了公务,杜中宵走出门来,迎面撞上知录沈士龙。沈士龙与杜中宵差不多,本身是京官,官称便就成了知录事参军事,其实职责与录事参军并无二致。便如杜中宵,因为是京官,官称是签书判官厅公事,实际做的还是判官的事。

行礼毕,沈士龙道:“签判料理完公事了么?不如一起出去饮杯酒。”

杜中宵道:“我要到寿宁坊去看一看,还是改日。——知录有何事,尽管直说。”

沈士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现在正是收缴秋税的时候,数目报上去,转运使司便要调粮。永利监那里存了几十万斤盐,实际无用,却在账上。签判若不帮着销了这笔账,只怕本州的粮调出去,到时钱粮不足,许多麻烦。这是我们州院和使院共同的麻烦,还望签判关注一下。”

杜中宵道:“我在寿宁坊建了一处毛皮货场,若是顺利,永利监的盐都可以用起来,知录不必为此事操心。几十万斤盐听起来不少,其实不足万贯,并州大州,不致伤筋动骨。”

沈士龙连连摇头:“话不是这么说,万贯可不是小钱,几千石粮呢。州里军兵众多,一旦缺粮,不知就闹出什么事来。签判,等到闲了,我们一起细说。”

杜中宵答应了,告辞沈士龙,带了陶十七等随从,出了衙门,向寿宁坊而去。

并州有禁军近两万人,厢军数千人,养军的压力极大。最近沈士龙主管收秋税,怎么算着都有些不足,不得不在永利监的那几十万斤上动脑筋。这些盐是在账上的,转运使司便以此为由,不肯从其他州军调钱粮过来。沈士龙倒没有想让杜中宵把盐换成钱,只是想两人商量,想办法把那笔账销了。杜中宵在建毛皮货场,还指望着用土盐制硝呢,只能先把事情拖过去。

经过了十几天建设,寿宁坊的毛皮货场已经粗具规模。硝制毛皮的水池、场地等已经建好,就连鞣皮的各种工具都已经备齐,单等开工。只是来不及盖房,现在都是搭的棚子。并州冬天极冷,这种半露天的棚子是做不了活的,工匠们不自身着想,正督促厢军盖房。

把所有的军官赶走,再加上金钱的刺激,厢军终于正经做起活来。

见到杜中宵到来,早有人报了齐孔目,齐孔目急忙迎出不。

行礼毕,杜中宵问道:“孔目,十日期限已过,现今这里建得如何?”

齐孔目拱手:“回官人,鞣制毛皮的地方已经建好,现今只是欠缺店铺还有人住的地方。这几日正督促他们日夜赶工,建些房屋宅舍,供人居住。”

杜中宵道:“现在只怕来不及了,等到房屋建好,要到明年。不过无妨,只要做工的地方建造起来了,商人贩来毛皮能够鞣制便可。匠人都有自己住处,每日里做罢了事,各回各家就是。至于做事的厢军当别想办法,为他们搭建些临时住宅。”

齐孔目有些为难:“官人,便如那边做工的棚子一样,建临时住的地方倒是不难。只是并州冬天严寒,那些地方只怕住不得人。就是做工,棚子里也是待不得的。”

杜中宵笑了笑道:“这些都是小节,只要安排妥当,并不是大事。并州附近多产石炭,价钱极是便宜,这些日子可以多买些来,以备冬日取暖。”

齐孔目摇头:“石炭烧起来有异味,难做烤火之用。再者说了,棚子四处透风,就是有石炭,又济得了什么用?官人不知,并州这里房屋与中原不同,必须厚土夯实,才挡得了冬寒风。”

“我知,我知,你不必着急,只要买来石炭,我总有办法。”杜中宵一边说着,一边带着齐孔目和随从,查看鞣皮的地方建得如何。

此时的煤一般称石炭,价钱极为便宜,一称十五斤不过一二十文钱,用来烧火比柴便宜太多。不过现在石炭虽然用得多,技术并不成熟,效果并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