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诸葛亮要让魏国认为,自己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上庸,那么,关中和陇西的兵力就不会增加。 如果孟达能够成功顶住司马懿,诸葛亮也不介意在上庸先和司马懿率领的魏军较量一番。 司马懿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清理完了上庸郡的外围,他也没有急于攻城。 因为他这次急行军,并没有携带攻城武器。 他从别的城市搜罗了不少材料,又从申仪那里调来了投石机、井阑架在上庸城的四个城门外。 他先用箭射过去一封劝降孟达的信,大致意思是,孟达此前背叛蜀汉,归附曹魏后得到官职和待遇。 但如今又暗中与蜀汉联络,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司马懿在信中指出孟达处境危险,归降才是明智之举,并且通过陈述利害关系来动摇孟达的抵抗意志。 但孟达早就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他现在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并没有上司马懿的当。 其实,不管孟达是顽抗还是投降,司马懿都不会让他活着见曹叡! 因为他不但借此机会立威,还要在上庸安插一批亲信。 接着,他用投石机往城里投掷石头和成捆的悬赏信件,以及给士卒们的劝降书。 悬赏信上明码标价,斩杀什么级别的叛军什么奖赏,包括斩杀孟达的丰厚奖赏。 让他们认清形势,不要跟着孟达反叛朝廷,如果能够反戈一击,还能立功受奖、升官发财。 另外,让工匠在城外制作云梯、冲车,准备攻城。 为了把声势搞大,司马师还到各县征调一批民夫穿上装备假装又有军队开过来了,给城内的士卒施加压力。 半个月时间到了,城内的内奸开始动作了。 司马懿的悬赏信上的奖赏传扬开了,不少人表示动心,开始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李辅也找到邓贤,两人心知肚明,决不能跟孟达一条道走到黑。 两人在一起合作很久,非常有默契。 要是只为了他们自己,或许还真难以对孟达下手。 想着孟达不但压制二人,不让升官,而且还打压自己的儿子,让他们不能晋级。 他们下定决心,趁孟达不防备,杀死孟达,砍了的他的头颅,打开城门向司马懿投降。 孟达本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叛,却只有短短十六天,就落幕了。 孟达彻底沦为司马懿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