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边正背着枪炮往回走呢,密营那边却又传来了枪声,看情况还打的挺激烈的,于是一帮人又做好了戒备一路往密营的方向赶路。
那么袭击密营的是哪一路人马呢?原来这部分人是从通化方面赶过来的先头部队,这支部队由日军的一个小队和伪军的两个连组成,人数在300人左右。
由于这路敌人是从密林方向过来的,天上的无人机对这路敌人发现就要晚的多,等到发现这些敌人的时候这些敌人离抗联密营外围的山头就只有一公里了。
此时那山头上有抗联的战士一个班,再加上还有一个教抗联战士用防空导弹的张家人共是十二人,本来这十二个人守这一个山头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他们的武器装备先进,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十二人里竟有两个已经投敌的叛徒。
作者早就在书里说过了,因为抗联的处境太过艰难,抗联之中投敌之人是比比皆是的。
这两个抗联战士也是如此,他们在随杨靖宇的突围过程中被敌人包围了,然后他们就放下武器投降了。
抗联的密营附近发生了一系列的战斗之后这两个叛徒又被特务派了出来让他们重新打入抗联营地。
其实这样的事日伪特务可是真没少做,当初抗联曾有南杨北赵之说,作者这部书里一直写的是杨靖宇,也就是南杨。
那么北赵是谁呢?这个北赵就是在黑龙江一带的抗联领袖赵尚志。
那么这个赵尚志是怎么牺牲的呢?他并没有死在日伪军之手,而是死在了叛徒手里。
而这两个叛徒也是因为和日伪军的作战中被俘以后投降的,在投降了一段时间以后又被重新派遣到抗联之中去做卧底……
当初赵尚志带了五名同志从老毛子那边返回黑龙江那边去执行任务,结果五个人里面竟有两个是叛徒……
现在读者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初的抗联是如何的艰难了吧!他们除了要和日伪军作战,还要时刻防备身边的叛徒,再加上东北地区到了冬季严寒恶劣的气候……写到这里作者都为他们难过,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
面对通化方向敌人的那个山头上有抗联战士十二人,他们本来是做为防空哨和预警哨存在的,在山头上也挖了掩体,弹药也很充足。
那队日军的先头部队在派出了一个排的伪军进行试探性的攻击被打退以后发觉抗联这边虽然火力凶猛,但是人数却是不多,于是那个日军小队长立即命令集中全部的二十多挺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对抗联的火力进行压制,然后兵分三路全面压上。
抗联的十二个人虽然火力不弱,但是敌人的火力实在是太猛烈了,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就在这时那两个叛徒动手了……
张家的那个族人是退役的特种兵,战斗素养很高,他在发现了敌人冲过来以后就用对讲机通报在后方的达辉朗和杨靖宇等人提供火力支援,可后方就算是想提供火力支援也需要时间啊!无人机要挂弹,炮弹要上引信是都需要时间的,所以这十多分钟的火力空白之中只能是让他们硬顶。
而两次敌人的攻击时间却是在十分钟之内就完成了,可见敌人的作战素质也是不弱,而敌人在短时间内的连续进攻也正好避开了抗联的炮火准备。
两个叛徒的出手将抗联的那十个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的身上虽然有防弹衣,可是就算是有防弹衣也挡不住九五式枪族的近距离扫射啊!
华夏国产的九五式步枪虽然是小口径步枪,但是它的子弹的威力可是不小,在百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多个国家的制式防弹衣(华夏国产的除外,这也是国产防弹衣在国际上热销的主要原因)。
国产的防弹衣虽然挡住了5.8毫米的子弹,但是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近了,那子弹打在身上的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