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第85章 江淮防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 江淮防线(2 / 3)

通无阻。

在长江南岸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靠近江边的地带,精心修建一系列的炮台。炮台的位置经过反复勘察与精心选址,确保能够覆盖江面的主要航道,使其在防御作战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炮台上配备各种口径的火炮,如红夷大炮等重型火炮,其射程远、威力大,可用于远距离轰击敌军的战船,使其在尚未靠近南岸时便遭受重创;以及虎蹲炮等轻型火炮,用于近距离防御,其操作灵活,可对近距离的敌军目标进行精准打击。炮台后方,构筑城墙和城寨。城墙高大坚固,犹如巨龙蜿蜒盘旋于江边,城墙上设有雉堞,可供士兵隐蔽和射击,为士兵提供了良好的防御掩护。城寨内设置兵营、仓库和指挥中心等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节点。各个防御节点之间通过道路和壕沟相连,方便军队的调动和支援,确保了整个防御体系的有机运转。

“守江必守淮”,此乃军事战略中的经典名言,亦是崇祯心中坚守的理念。

除了沿长江建立第一道防线之外,还需沿淮河建立第二道防线,这也正是江北四镇存在的战略意义所在。

淮河位于长江以北,流域广袤无垠,从西部的桐柏山、大别山延伸至东部的黄海之滨,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若仅仅防守长江,长江防线将直接暴露于敌军面前,犹如一座无依无靠的孤岛,极易遭受攻击。而以淮河为第一道防线,则可将防御纵深向北扩展数百千米,大大增加了敌军进攻的难度与成本,为南明政权赢得更多的反应时间与战略空间。

淮河一线地形复杂多变,西部有山地,如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巍峨耸立,峰峦叠嶂,可作为天然的屏障。这些山脉地势险峻,悬崖峭壁林立,不利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步兵在此则可凭借山势之险进行顽强防御,令敌军望而却步。东部淮河下游有湖泊、沼泽等湿地,星罗棋布,形成了天然的障碍。例如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周围地形泥泞不堪,形成一片片泥潭沼泽,敌军若贸然进入,必将深陷其中,难以迅速通过。而防守方则可利用湖泊的掩护进行偷袭或设伏。

江淮地区水系发达,淮河与长江之间有众多的支流、运河相互连接,如邗沟等。这些水系形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水网,为军事运输和调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若能够守住淮河,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水系进行军事运输和兵力调配。一方面,明朝军队的物资和人员可以通过运河等水系快速运往淮河前线,确保前线的物资充足与兵力补充;另一方面,在淮河沿线作战时,军队可以借助水系进行灵活的战术转移,或迂回包抄,或迅速撤退,使敌军难以捉摸。同时,水系也对敌军的行动构成了严重限制,敌军如果要渡河作战,就需要面对复杂的水情和防守方的水上防御力量,举步维艰。

在淮河与长江之间有许多重要的战略据点,如寿州、扬州、淮安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寿州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是淮河流域的交通枢纽之一,掌控着淮河干流的脉搏,是控制淮河干流的关键战略要地。其北临淮河,东靠八公山,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八公山山势雄伟,既可为寿州提供天然的防御屏障,又能作为军事制高点进行了望和布防,就如一位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寿州的安全。寿州能够辐射淮河中游的广大区域,是阻止北方敌军沿淮河东西向机动的关键节点。无论是来自东边的扬州方向,还是西边的信阳、驻马店方向的军事力量,在进攻长江流域时,都不得不考虑寿州的军事存在,因为若要攻克长江流域,必先攻克寿州。而寿州坚固的城防和周边精心部署的军事力量,则是一道坚固的枷锁,能够让敌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望而却步。

扬州位于长江北岸、淮河入江口附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江淮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运河贯穿其中,使其成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