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习气,罪业虽毕,习气犹在,所以,以他习气的力量到鬼道去了。这一点蕅益大师也是持这个看法,习气为重,不是以罪业为重。这是假观。
本无所有
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空观」这样子的鬼道因缘是怎么来的呢?都是我们内心的妄想跟罪业之所招引,一念的妄想去造作罪业所招感的。但是我们要能真实的悟到我们一念心性清净的菩提心,所谓的「现前一念心性」,则妙圆明本无所有。“妙”是法身德,“圆”般若德,“明”是解脱德;一念心性圆具三德,是本来没有鬼道的果报可得。
我们在断除十法界的杂染因果的时候,在本经当中他把因缘法讲完,他一定会讲到这一句话「若悟菩提,是本无所有。」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个人起烦恼造罪业,这件事情是不正常的。很多人都认为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没办法改变我的烦恼习气,因为我的习气就是贪烦恼重、瞋烦恼重。这观念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罪业,「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所以我们在断烦恼的时候,你一定要很清楚的,相信你自己的这一念心是清净的,是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有三恶道的果报。怎么有呢?只就是一念的妄想捏造出来,《楞严经》它一再的强调这个观念。
所以蕅益大师说:「一翳在目,空华乱坠。」虚空本来是没有华的,你怎么看到华呢?因为你眼睛有翳挡住了,所以你看到了华。问题不是华本身,就是你要把翳拿掉。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很痛苦,到底我们为什么痛苦,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我们会去改变外在的人,改变外在的事。其实你错了!因为你的痛苦是一念的妄想,在那个地方引导,你自己变现一个因缘给自己痛苦。你看,我们照镜子,镜子本来是有黑点,我们不擦镜子,你就是外面怎么擦,那个黑点永远不会失掉,问题是镜子上本来就有黑点。
这地方的关键点就是,我们内心自己捏造一个妄想,然后造罪业,然后自己把饿鬼道的果报现出来。在我们佛教界有一个有关饿鬼道的公案,我们简单讲一下,他是怎样堕落,他又怎么样从鬼道出来,佛教的「盂兰盆法会」这讲到目连救母的故事:目犍连尊者他出生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族,他的母亲可以说悭贪成性,为富不仁,不但平常不肯布施,而且到了饥荒的时代,很多人希望他的母亲能够把粮仓打开,施舍给那些饥荒的游民,他母亲就坚决不肯,而且将粮仓关得更紧,结果很多人因为吃不到粮食而死亡。他的妈妈就因为这样悭贪的罪业,死掉以后堕饿鬼道去了。后来目犍连出家以后成就阿罗汉,他以神通力看到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饥渴之苦,他就很伤心,就用神通力到城市去托钵,托钵以后,就将钵拿到他的母亲面前交给他的母亲。
经典上说,他的母亲是左手拿钵,右手护钵,左手把钵接过来,右手把钵盖住。为什么呢?她怕其他的鬼道也来抢这饮食,所以她悭贪的习气还在。结果她把这饮食放到嘴巴的时候,入口成焰。这本来是很好吃的东西,但是入了她的嘴巴以后,她那一念妄想的悭贪之心没有消灭,所以入了她的嘴巴以后,变成一团火焰烧她的喉咙。这时候,目犍连尊者看了以后就非常的悲伤,赶快去找佛陀,请佛陀能够想办法。
佛陀说:你妈妈悭贪的罪业太重,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救的。佛陀说:你应该利用结夏安居,农历七月十五的时候,以百味饮食来置于盂兰盆当中来供养大众师,依止大众师的威德力,能够超度七生七世的父母。目犍连尊者就照这方式去做,灭除她的罪障,再跟他的母亲开示佛法,后来就解脱得道。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地方就是,为什么目犍连尊者把饮食交给他妈妈的时候,这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