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证往生!你的心态是很重要。
印光大师说:念佛人要保持一种「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心态。你的整个身心世界,整个进入弥陀的功德海,就是你这个身心世界也不存在了。说你应该遇到什么灾难,诶!这灾难消失掉了,你要观想,我没有这个能力,弥陀本愿的加持,因为你已经进入到弥陀的功德海。我们在看经典的时候,突然间有一点心得,诶!阿弥陀佛的加持。你经常能够「法法消归弥陀的功德海」,其实对一个修净土的人非常有利,因为你跟弥陀已经打成一片了。你用这种心态来念佛,那真的是「一心归命,顺从本愿。」所以我们在「冥应」当中,其实我们在念阿弥陀佛,你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么没有见佛呢!佛陀有现身,我们看不到,但是冥冥当中已经帮我们消除罪障,增长福慧。这个道理你要清楚,因为佛菩萨发的愿他不会白发的,众生有感,菩萨就一定有应,千江有水,一定是千江月。好,我们看最后一段的总结:
丑三、结明功由三昧。
前面的三十二应身的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呢?都是菩萨因为证得耳根圆通之《首楞严王三昧》,所产生的妙用。看经文: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三十二应身。这三十二应身他俱足两种功德:第一、「妙」,菩萨的示现是同一时间现身的,「千处祈求,千处应」。所以他能够在一个时间,同时现无量的身说法,所以他是微妙不可思议的。第二、「净」,菩萨在现身说法的时候,心中对他所现的果报是不生染着,这叫做「净」。
妙净的三十二应身,能够入于十方众生的国土,是怎么来的呢?是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三昧”指的是《首楞严王三昧》,也就是一种《真如三昧》,依止真如本性,这种无障碍的因缘所发动的。这种三昧是怎么来的呢?是闻熏闻修而来,这个是讲因地。“闻熏”是他依止本觉理性而生起始觉的智慧,我们讲「称性起修」,依止一念不生灭心,产生了空假中三观,叫做「闻熏」。“闻修”以空假中三观,还照不生不灭的本觉理性。闻熏是讲「称性起修」,闻修是「全修在性」,把一切的空假中三观,还是回归到一念不生灭的本性,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又无不还归此法界」。
闻熏闻修辗转的循环,而成就一种无作的妙力。“无作”他这种「普门示现」是任运生起的,是不假造作的。你看我们讲「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在那个地方,它也没有说要去帮助谁啊!它没有作意的,没有作意的意思是它没有锁定目标。我们度化众生,我们是有个人的好乐,我要度化台湾的众生、我要度化新加坡的众生,我们是自己设定目标的。菩萨法身度众生不是这样子的,他那个月亮,你在美国也好,在台湾也好,你随时把水准备好了,菩萨就现身。他是一种无作的妙力,不假造作的,这种微妙的力量,而成就这种自在的功德出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于三十二应身,蕅益大师的注解也做出两点说明:第一点、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只是简略的说明,观世音菩萨身为一个法身菩萨,他不只是三十二应化,那是个代表而已,实际上是应化无量,无量的现身。第二点、蕅益大师特别强调,这以上的三十二应身,不只是观世音菩萨才有,整个二十五圆通的菩萨,每一个只要证得圆通的菩萨,都有这种能力,只是约着当机。因为本经的当机是阿难尊者,是以听闻音声约的当机,把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开展出来,其实只要是法身菩萨,包括地藏王菩萨、包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包括阿弥陀佛,都有这种加持力。菩萨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你跟他的缘是深浅而已,是这样子的差别。所以我们对佛菩萨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