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五十九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九讲】(1 / 7)

巳二、明返妄归真六根互用 分二:午一、明返妄圆拔;午二、明归真互用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31页。巳二,明返妄归真六根互用。

当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内心的安住,第二个是内心的降伏。安住跟降伏,其实是牵涉到整个理跟事的相互作用。我想,我们刚开始修学,一定是先把内心安住下来。那么当我们安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安住在一个有为的事相。我们不能够说为了三宝的功德而修学,也不能因为众生的苦而修学,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为诸法都是生灭变化的,而且这个变化你作不了主的。所以,我们依止事相而住,就会躁动不安。所以我们刚开始一定要找到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现前一念心性,然后安住下来。这个安住其实就是确定你修学的目标。

你看,我们一个人安住以后,他的修学是怎么样?印光大师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的修学依止一念心性而发动,最后的功德还是在开显一念心性,所以我们讲“法法消归自性”。一个人会讲这句话,表示他已经安住下来。他走得快慢是一回事,起码他已经是如实安住了,他找到家了。比如我们今天去台北,整个方向的定位已经清楚了:我要怎么走,我的目标在哪里,很清楚。过程会有些曲折,没关系。所以,刚开始修学,一定是确定你的目标在哪里。古人讲,你安住了没有?

这个地方当然是以离一切相的理体来安住的。

安住以后,接下来就是事相的对治了。因为理体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是超越时空的,而你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所观境:你在哪里修学,你的烦恼在哪里活动。我们烦恼,要断惑证真,但烦恼在哪里?所以,当我们安住以后,就开始要找事相上的对治。

我们的身心世界有六根、六尘、六识,在本经当中,最好的一个对治烦恼的处所,就是六根,六根门头。为什么呢?因为它向外可以攀缘六尘,向内可以牵动六识,它刚好居在中间。所以,整个《楞严经》,它的所观境其实就是在六根当中。特别我们到了二十五圆通,我们会强调这当中有两个圆通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是耳根圆通,另外一个是念佛圆通,念佛圆通是强调意根的。一个是从耳根的反闻闻自性而趋向真如本性;一个是从忆佛念佛,思惟诸佛的功德而产生强烈的皈依,而产生感应道交。蕅益大师说,这两个都非常重要。一个是从耳根入手,一个是从意根入手。所以对治烦恼,基本上用功的处所,就是在六根当中生起观照。

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第一个,先把自己修学的目标确定,然后再六根当中念念起观照。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使令自己成就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也能够成就诸菩萨万行的功德圆满。这是本经主要的修学概念。

我们这一科是讲到六根的对治,应该怎么对治的问题。巳二是讲“返妄归真六根互用”,前面是讲“迷真起妄六用偏局”。返妄归真,就是从众生的妄想当中回归到真实的心性,这个时候六根的功能就能够互相地通用。所以,返妄归真是讲因地的修学,六根互用是果地的功德。这当中分两段:第一个,明返妄圆拔;第二个,明归真互用。

午一、明返妄圆拔

首先我们看返妄圆拔。返妄就是在众生的妄想因缘当中而回光返照,圆拔就是圆满地拔除六根当中五阴的障碍。这当中有三段。

【图一】

我们看第一段的经文。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曜。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当我们安住在一念心性以后,我们开始对治,就开始经常地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