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五十四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讲】(5 / 8)

道理。总而言之,这两种人都是对菩提心还没有真实很坚固,可能会退转的。这指的是在当时与会大众中的,包括二乘人,也包括初心的菩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佛陀开示这个法,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生长在末法时代而发起菩提心的初心菩萨。佛灭度以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进入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讲有两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外在的环境是“魔强法弱”的环境。就是说,你所接触的外在人事都不随顺你修学圣道的。你要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你在外面走一圈回来,对你修道没什么太大影响;到了末法时代,你在外面走一圈以后,对你修行会产生障碍,因为它诱惑的因缘多,障道的因缘多,鼓励你修道的因缘薄弱。所以,从外境的角度,魔强法弱。

第二个,从内在的根机来说,“障深慧浅”。我们之所以会生长在末法时代,去佛久远,表示我们烦恼障、业障比较重,智慧的善根也比正法、像法时代的人浅薄。

所以说,从内因、外缘的情况构成了末法。

佛陀为了末法时代跟前面的正法时代的二乘跟初心菩萨开示整个妙修行路,就是一心三观照一境三谛,来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菩提心,古德解释有两种: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基本上只是停留在信解,所以这种菩提心基本上还没有调伏心中的攀缘,容易退转,所以叫未自在;到了行菩提心的时候,这个菩提心有无漏的戒定慧的摄持,他没有这种攀缘心的障碍,所以他的菩提心是坚固的。

这以下佛陀是针对这些菩提心还没有自在的人来发明的道理。就是这个人还搞不清楚状况,这个家找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

戊二、如来正说 分二:己一、总示因心;己二、别显修证

这以下正式地宣说圆顿止观的方法。

己一、总示因心 分二:庚一、正明二义;庚二、决通疑滞

先作一个拢总的指示,因地发心的相貌。这里有两段:第一段,正明二义;二,决通疑滞。

庚一、正明二义 分二:辛一、总征;辛二、别释

正式说明二决定义又分两段:一,总征;二,别释。

辛一、总征

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这个“汝等”,包括了与会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时代的初心菩萨。说你决定要发起菩提心,你真实地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修菩萨道,来成就无上菩提之果,对十方如来所成就的妙三摩提(妙三摩提就是首楞严王大定,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心三观照了一境三谛),你能够生起这种精进勇猛之心,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要先明白一个道理。明白什么道理呢?先明白“发觉初心二决定义”,就是当你发起这个“觉”(就是菩提),发起菩提最初的那一念心,你一定要产生两种决定的理解。

什么叫作“初心二义决定”?这个“决定义”我讲一下。这个“决”就是一种抉择的意思,智慧的观察;这个“定”就是一种决定的理解,不能改变了;“义”就是义理。也就是说,你在刚开始修学的时候,要好好地去观察这两种的道理而生起坚定的理解,来当作你一个修道的基础,所谓道前基础。佛陀在讲修行的时候,先作一个总相的说明。道前基础,好像盖房子,先把基础打好,然后再盖它的一楼二楼,所以先讲基础。

辛二、别释 分二:壬一、应审观因地发心;壬二、应审详烦恼根本

我们看第二段的别释,各别解释二决定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