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四十八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讲】(6 / 7)

的黄金,这个时候就再也没有杂质了。这是一个譬喻。

第二个譬喻,“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说这个木头你用火去烧,烧成了灰烬。烧成灰烬这个本质改变了,这个灰烬什么时候要转成木头呢?不可能。

诸佛的这一念,从一个虚妄的分别心而转成菩提涅盘,这个时候菩提涅盘也不可能再生起生死轮回的果报。“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菩提涅盘一旦成就以后,一得永得,永远不会失掉。

智者大师讲一个譬喻,也不错,我们可以听听看。说我们凡夫的清净心跟佛的清净心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佛的心也清净本然,那有什么差别?智者大师说:我们这一念清净本然的心就像太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佛陀的清净心就像太虚空多了一个太阳,多了一个修德。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的清净心只是虚空,我们不能抗拒乌云的生起。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对烦恼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错,你是清净,但是对烦恼没有抗拒力。所以,乌云一来的时候,乌云遮日,又是一片黑暗了。虽然一片黑暗,你的清净心还是没有消失掉,太阳一出来的时候,把乌云照破了,又恢复清净了。这个时候,佛的心呢,在虚空之外多了一个三大阿僧只劫修来的那个太阳的观照。差在这个地方。

这个观照,我们再讲一个寓言的故事给大家参考参考。说,有一个人他逛商店,看到一幅很漂亮的画,他觉得这个画非常好,很有意境,就把它买回来。买回来以后,看看,欸,挂在客厅不错。找了铁锤,找了铁钉,就把它钉上去。钉上去的时候,发现这个铁钉的力量太薄弱了,撑不住这个图画。他想,哎唷,应该找一块木板,先钉上去做一个支架,然后再把铁钉钉在木板上。所以他要找一块木板。找一块木板,这个木板太大了,又找一个锯子。这个锯子没有手把,他又去找一个手把……那么一直找下去,找到最后,所有的工具都齐全以后,忘了他想干什么了: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讲舍本逐末。我们这一念心开始在攀缘外境的时候,我们已经忘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很重要!你一个修行人要进步得快,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干什么。我讲实在话,你如果要进步得快,你从今以后遇到外境不要管对错,不要管你错我对、我对你错,很浪费时间。你所有的事情法法消归自性,你看到事情就回光返照我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空的。

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要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人生,不是在跟人家争对错的。你跟人家争对错,基本上就是向外攀缘,你浪费时间了嘛。修《楞严经》的人,第一个你要站在一个真如本性的角度来看事情,看你的念头有没有在动就好了。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了。世间上没有对错,就是你念头一动你就错了。你用这种观念修行,你进步很快。就是不要向外攀缘。你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你就是观照你这一念清净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反正我先不动,就算我做对了,别人毁谤我,看不起我,这也是我的业力嘛,那我也认了,事出必有因嘛。

这个故事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讲实在话,我们生命的本质是来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把这一念的慈悲跟智慧开显出来,其他的外境都是助缘。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在开发你自性的功德,你对外境会看得淡一点,那是参考用的。就像佛陀说的,你是金矿嘛。我们真中有妄,我们生命的目的是把妄的部分消灭掉,把真的部分慢慢开显出来。这样我们死亡的时候就觉得今生很值得。所以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显我们内心自性的功德,不是在外在的环境争成败得失、争对错,不是这样子。这个是《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正念真如。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