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三十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讲】(4 / 7)

假设这个流动的水是平静的水创造出来的,那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这个“有”就是“能有”——能够产生的、平静的水;“所有”就是所产生的这个暴流之水。那么这两个应该同时存在才对呀。平静的水创造了流动的水,那么能创造的平静的水跟所创造的这个流动的水,应该同时存在呀。比方说,父亲生出了儿子,那么父子应该同时存在,这样才对嘛。父亲把儿子生出来了,那么父亲也在,儿子也在。但是事实上不合道理,因为我们看到了流动水的时候,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平静的水;当我们看到平静的水,我们也看不到流动的水。所以,你说平静的水把流动的水创造出来,不合道理,因为它们不可能同时存在。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假设暴流之水跟平静的水这两个是一体的,是结合在一起。你说平静的水把流动的水创造出来,它们两个也同时存在,只是它们两个相状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你分不开什么是平静的水,什么是流动的水,因为两个结合在一起了。那这样有问题了:等到水澄清、平静下来的时候,这个水的相状应该完全消失。因为你平静的水跟暴流的水两个结合在一起,所以,暴流的水消失了,平静的水也应该消失。那么当水澄清下来的时候,它是什么呢?就不合理了。所以它也不是从水而生。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离开了虚空、离开了水性另外有一个流动的水,也不合道理。因为虚空没有内外,离开了水也不可能有水流(离开了平静的水也不可能有暴流之水)。所以,离开虚空、离开了水性(离开了平静之水),另外有一个暴流之水,也不合道理。

那么这样子讲,我们内心世界不断在那边流动的那个造作的功能,是哪里来的呢?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我们这种造作迁流,本来就是我们的循业发现,所谓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你业力在的时候,心就不断地流动;业力消失的时候,这个流动就消失了。它只是随顺业力所产生的一种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悔法门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的开示也讲到。他说,忏悔是忏悔业障,你的所观境就是业。那么这个时候蕅益大师说,我们要忏悔之前,不要马上急着忏悔,先要想一个问题:这个业是从什么地方来?你连业从哪里来都不知道,你没办法忏悔的。为什么有业,是谁造作的?蕅益大师还说,你说造业是谁?忏悔是谁?如果说你以前造了业,现在开始拜八十八佛,造业的是谁?忏悔的是谁?其实业本身没有一个造作者,那只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一念的妄心面对妄境而造业。我们忏悔,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忏悔,而是一种真实的心缘真实的功德,所以真实能够破除虚妄。

所以,你说为什么我们临终十念可以往生?昙鸾大师就是这样子解释:我们一个人造了五逆十恶,临终忏悔,临终念阿弥陀佛,还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那个功德相是不能有罪业的,那么为什么他造那么大的罪业还可以带业往生呢?因为业性本空。如果业力是真实的,那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不可能成佛。如果我们无始劫来所造的业是真实的东西,是真实的体性,那就完了,那没有一个人可以修行。因为业力是虚妄,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只是一个虚妄的和合,所以我们大乘佛法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一念的回光返照、一念的光明、一念的断相续心,你就能够忏悔业障。就是这个房间暗了三千年,但是你灯光打开的时候,黑暗就消失了,不必等到三千年之后。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所以说,这个业性是虚妄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本身也是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