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讲】(6 / 7)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这个地方的破斥有三段:首先是一个难问。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你这个明了分别的心是潜伏在眼根当中,就好像眼睛戴上眼镜一样。那这样的话,我们这一念心通过眼根去看到山河大地,为什么没看到眼根呢?你应该先看到眼根,就像你戴眼镜去看东西,应该先看到眼镜,再看到山河大地。我们这一念心去分别万法的时候,那你应该先看到眼根,才看到山河大地才对啊。先难问,然后再破斥。

这地方有两种情况:

如果你说你看到了眼睛,那就有问题了——“眼即同境”。眼根本来是能见,比如说我的眼根看到花,我的眼根是能见,花是所见。现在眼根被你看到了,那糟糕了,那眼根变成所见,那么眼根就变同外境,“不得成随”,眼根变成所缘了。变成所缘,就跟你没有关系了,那就跟前面的过失一样了,心在外了,眼根变成是你身心世界外面的东西,身心又不能相随了。你看,你眼睛看到花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一朵花,讲出花的名称,表示你的心跟眼根是互通的。假设眼根变成了一个所见,就变成外境了,那么你的心跟眼根就不能相随了。眼见,心就不能相随,这个是不合道理的。所以你说你看到眼睛,不合理。

如果你说你的心看不到眼睛,那你怎么能够说你这一念心,就像琉璃合一样,是潜伏在根里面呢?你这不合道理啊。你的心潜伏在眼根,你一定先看到眼根,再看到山河大地。所以你说你不能见,也不合道理。

总而结之,你这个觉了能知之心潜伏在根里如琉璃合,是没有道理的,不能成立的。

这个地方的道理,我们解释一下。

唯识学把所有的因缘所生法分成三个重点: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即十八界。我们一个人会造业,一定是要六根跟六尘接触。比如说眼根接触到色尘,这个时候产生一个眼识,眼识再知会第六意识:哦,这一朵花很漂亮。所以根尘的碰撞才把识创造出来。这个唯识学是同意的。我们耳朵听到声音的时候,我们这个识就产生出来。你看我本来没有了别的功能,突然间听到声音,诶,了别的功能就出现了。但是这个地方要注意,这种了别的心我们叫“缘影之心”,它是攀缘六尘影像的心,当影像消失的时候你的心就消失,所以古德说“来无所从,去无所止”。

你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它没有什么地方来。你说我刚刚听到声音的时候,我很高兴;现在声音消失了,我前面那个了别的识也消失了。那你到哪里去了?也没有地方去。来,没有地方来;去,没有地方去。但是你当下眼根去攀缘色尘、去碰撞色尘的时候,它真的是有一个明了的功能出来。

佛法讲“缘生缘灭”。缘生缘灭这句话的道理,我们从两方面来说。缘生缘灭的意思是说,作用是有的,作用你不能说没有。你说:诶,我刚刚去拜佛。你为什么能够拜佛呢?当然我的眼睛看到佛像,看到佛像:这佛像很庄严!就把这样的信息传给第六意识,产生恭敬的心。这个心再主导我的身体去拜佛,我的根接触尘去创造一个拜佛的虔诚的第六意识。这叫缘生缘灭。生灭法嘛。拜完了以后,你说你刚刚拜佛的心跑哪里去了?没有了。但是作用没有失掉,那个业果没有失掉。

佛陀今天破的就是,那个心是没有自体的,它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它的确是有作用的。如果我们连作用也否定,那世间上没有因果了,因为你每一个造业都是生灭法嘛。你刚刚念佛的时候,也是一个生灭心在念佛嘛,但是当佛号消失的时候,你那个心也不见了。所以我们应该说,心的作用是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