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讲】(6 / 7)

十方菩萨,谘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这些从十方来的出家菩萨,也来到了只桓精舍。他们的目的,除了参加自恣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就是要“谘决心疑”。“谘”就是请求,请求佛陀来决断心中的疑惑。因为菩萨经过九旬的用功,心中有一些疑惑,这个时候就“钦奉”——以一种恭敬的心,来侍奉慈悲跟威严的佛陀。“慈严”是指佛陀表现出来的,是威爱兼抱折摄具足的。以恭敬心来侍奉慈悲跟严肃都具足的佛陀。他的目的是希望佛陀来讲解大乘不可了知的深妙义理。所以这些菩萨来到这个地方,也不完全只是自恣,还请求佛陀说大乘的妙法,有求法的意思。我们看

下一小段: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

这个时候,佛陀答应了这些菩萨的要求。佛陀就“敷座宴安”。佛陀说法,基本上是采取坐姿的,佛陀很少是站着说法。所以他就敷座——就展开他的坐具,就是我们出家众的尼师坛,把它展开来,来保护三衣的。宴安就是佛陀很安定的坐在坐具上面,为这些三乘的圣众来宣示大乘深奥的义理。

这个“宣示深奥”,蕅益大师有很多很多的发挥,我们简单讲一下。

其实这个“深奥”的道理,就是后面佛陀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我们简单地讲一下:

所谓的三谛理就是一境三谛,或者讲从一境三谛当中开展出一心三观——空假中三观。我们菩萨在修学的时候,经常会落入空跟有的矛盾。我们不能够一辈子修空观,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断失大悲心。但是你一路地修有,你就会心很躁动,因为你一直在因缘法中活动,虽然修习很大的福报,但是你的心——弟子心不安。所以我们到底是要从假入空,还是从空出假,这个空有之间的平衡很困难。佛陀告诉我们说,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当下即空、即假、即中。我们这一念心的真相是“一念心”。说,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你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就表示它不变的体性。即假,就是它有随缘的作用。你造五戒十善的业来熏你这一念心,它就现出人天果报;你用杀盗淫妄的业来熏你这一念心,它就随缘显现三恶道的果报。它当下即假,它不跟你客气的。空跟假是保持平衡的、同时存在的,叫即中。所以佛陀就宣示我们这一念心,每一个人的心都是即空即假即中。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深妙的道理其实是把后面的整个经典的三卷半,作出一个纲要的说明。当然这也是因为应了前面的菩萨的启请。

我们看第三小段,会众受益:

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这个时候在整个法筵当中(大家等于是以法为食,叫法筵),菩萨们听到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以后,就非常地欢喜,因为他听到了未曾有的真理。这个地方我们要讲一下:

菩萨请示的我们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是很深奥的,佛陀当时当然是为整个包括声闻、辟支佛、菩萨,为三乘的圣众来开演,但事实上古德的注解上说,这个时候真正受用的只有菩萨,声闻跟缘觉在座根本就听不懂,因为他们习惯安住在空性,他们不能够在空中随时显现妙有。没办法,他没办法即空即假即中,做不到。所以在这个时候,只有菩萨得到真实的受用。前面的凡夫跟二乘人怎么办呢?必须要阿难尊者示现堕落,请佛陀开演首楞严王大定的法门,佛陀详细地破妄显真,再开显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所以真正的与会大众当中,声闻众跟缘觉众乃至于凡夫是后面才受益。这个时候菩萨已经受益了,利根人他能够在简略的法当中就得到受益。

戊二、闻音远集

我们看第二段:闻音远集。

前面是出家的菩萨。这里说明这些在家的菩萨,听到佛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