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身而说无量之法,使令众生能够善根成熟,而能够解脱生死。这是讲到他空间的无障碍。第二小段讲到他时间的无障碍:“拔济未来,越诸尘累。”他不但是佛在世的时候能够度化众生,在未来世当中,他们都能够生生世世地、不断地来帮助未来的众生。这是他内心当中本来的功德,我们讲他的本地风光。
所以我们看一个菩萨,要看他的迹门跟本门。比如说观世音菩萨,我们从他的显现事迹来看:哦,他是寻声救苦的一个菩萨。但事实上他的本门呢?他早就成佛了,他早就是佛陀。所以你说他到底是一个菩萨,还是一个佛陀?那你得看从什么角度来看。从他今生的示现,他是扮演一个菩萨的角色。世间上不能有两尊佛出现,不可以。谁扮演佛陀,其他的只能够当助伴,不能够同时有两尊佛出来。那么从他的本地风光,他早就是佛陀了。所以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比如说今天,大家都成佛了,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够示现成佛而已。他做佛的时候,其他的人就扮演他的弟子。你扮演舍利弗,他扮演目犍连尊者,来护持这个佛陀,来宣扬教法。如果都没有阿罗汉,大家都是佛,那么佛法没办法弘传。没有人示现犯戒,没有人来请教佛法,佛陀也不能唱独角戏。所以你从这一段经文可以看得出来,说阿罗汉怎么能够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呢?他怎么能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呢?我们从教理上的学习得知,阿罗汉死了以后,是入涅盘的。他怎么就没有入涅盘呢?事实上,这些阿罗汉是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这些都是法身菩萨示现,否则他们不可能应身无量、拔济未来,不可能!所以我们从这段经文,就能够读出它的消息:这些阿罗汉的本地风光,都是法身菩萨。这一段是赞叹这些阿罗汉——千二百五十阿罗汉的功德。
好,我们看下一段。
戊三、列上首名
在一千二百五十个阿罗汉当中,本经列出长老的、首座的名称,共有六个。看经文: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个地方提出了六个阿罗汉的代表。阿罗汉,简单地讲是无生,也就是说,身为阿罗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无生的意思就是说,他这一期生命,是他在三界当中最后一次受生,他今生结束以后就不再来了。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是这些阿罗汉本身也有他的差别相。我们解释一下。
比如说大智舍利弗。舍利弗尊者的特色是智慧第一。你看《阿含经》上说:“我佛法中,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者,舍利弗为第一。”他能够决断种种的疑惑。在经典上说,舍利弗尊者曾经有一段故事,叫作寄辩于母口。舍利弗尊者的母亲经常跟她弟弟辩论,她弟弟智慧很高,每一次辩论都输给她弟弟。后来舍利弗尊者的母亲怀了舍利弗以后再跟她弟弟辩论,她弟弟就辩不过她了,因为他的母亲得到舍利弗内心智慧的加持。也就是说,舍利弗尊者还没有出世之前,他的智慧力量就已经表现出来,叫寄辩于母口。她弟弟非常害怕,说我这个外甥还没有出生,智慧就这么高了,出生了还得了!就赶快离开家,到南印度去修四吠陀。这是讲到舍利弗的特色。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在《阿含经》上说:“我佛法中,神通轻举,飞到十方者,目犍连为第一。”目犍连尊者的特色,就是他神通变化特别的精妙,小中变大、大中变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是一般阿罗汉做不到的。舍利弗尊者跟目犍连尊者在佛陀僧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大概来说,佛陀是领导,舍利弗跟目犍连相当于两个当家师。通常那些外道喜欢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佛陀会派舍利弗尊者去;有些外道是喜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