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李秀成本人耐心解释自己的初衷后,最终得到了谅解,并促使洪秀全采纳了一部分建议。
四、二破江北大营
1857年末,清廷钦差大臣和春率领江南大营再次对天京发起进攻,他们开掘了一百多里的长壕,并连营一百多座,意图彻底围困太平天国的首都。到了1858年初,天京东北门已经被包围,南门也即将陷入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李秀成主动请缨出京调兵解救,但洪秀全最初希望他留在京城负责守备工作,因此没有批准他的请求。然而,数日后,李秀成在朝门外击鼓,强烈要求重新讨论此事。经过一番力陈当前形势的重要性后,最终说服了洪秀全,同意让他率军外出寻求突破。
离开天京前,李秀成仔细安排好了城内的防务事宜,随后迅速前往芜湖。在那里,他与堂弟李世贤会合,共同商讨如何打破清军的包围圈。两人决定采取分头行动的战略:由李世贤坚守南岸牵制敌军,而李秀成本人则向江北进军,试图打通天京与北岸之间的联系。三月初,李秀成精选五千精兵分成两路出发。恰逢此时,清军攻陷了和州,于是他立即调整计划,率部救援并成功收复该地。接着,他又连续攻克了昭关、全椒、滁州等多个据点,极大地分散了江北大营的兵力。不过,随着更多清军援兵的到来,李秀成遭遇了一系列挫折,不得不暂时撤退到来安、全椒等地休整。
尽管初战不利,但李秀成并未放弃努力。为了稳定天京内的人心,他决定首先恢复京浦之间的交通线。四月间,李秀成带领部队从全椒出发,试图通过桥林进入江浦、浦口地区,却不幸被德兴阿所指挥的清军击败,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好退至汤泉一带暂避锋芒。
六月,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扭转局势,李秀成回到全椒后召集了各路将领,在枞阳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不仅有李秀成本人参加,还包括刚刚从湖北战场归来的陈玉成等重要人物。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必须联合起来对抗强敌,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陈玉成将从潜山出发,经舒城攻取庐州(合肥),然后沿界牌方向挺进滁州;与此同时,李秀成也将从全椒出发前往滁州,两路人马将在那里汇合,随后共同攻打位于浦口的江北大营。这一战略构想旨在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薄弱环节,从而达到解天京之围的目的。
继续阅读
按照既定计划,八月份时,李秀成与陈玉成顺利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并在滁州东南部的东西葛、乌衣、小店等地三次重创清军主力,包括德兴阿、胜保等人指挥下的部队。紧接着,二人挥师直指浦口,采用前后夹击的方式彻底摧毁了江北大营,歼灭了超过一万多名清军士兵。此役不仅使京浦之间的交通得以恢复,更极大地提振了太平军士气,为后续作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鉴于此次胜利对于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意义,洪秀全随即对参与战斗的所有将士进行了封赏,并恢复了金田起义初期实行的五军主将制度。其中,李秀成因功勋卓着被授予最高爵位——合天义,并出任后军主将。同时,他还获得了新的名字“秀成”,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也象征着其在政权内部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伴随着荣誉而来的还有责任与挑战。由于李秀成成为了地方上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他与中央政府特别是洪秀全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权力分配上的摩擦。根据新的分工安排,陈玉成主要负责安庆及整个皖北地区的防务工作,而李秀成则需确保皖北与天京之间的联络畅通无阻。表面上看,这样的配置似乎合理,但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之处。陈玉成能够将皖北各地的驻军纳入自己麾下,形成相对独立且强大的势力范围;相比之下,李秀成虽然掌控着天京北大门的关键位置,但其所辖区域较小、兵力有限,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