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华夏名人录> 第26章 周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周公(2 / 3)

遗志,在东征平叛后开始大规模营建成周洛邑。经过占卜和规划,最终确定在涧水和洛水的交汇处营建新都。周公还主持制作了九鼎,象征着天下的中心。

7、制礼作乐

成周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他主持制作了歌颂武王武功的武舞《象》和表现周公、召公分职而治的文舞《酌》,合称《大武》。他还为传统的《象》舞配以新的诗歌,制作了表现文王武功的《象》舞。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8、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六年后,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退位后,周公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为周朝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三、主要影响

1、军事成就

周公在军事上的主要成就是二次克殷和统一东方。他率师东征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的叛乱,灭掉了奄国等五十多个国家,将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这些军事行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基础。

继续阅读

2、政治经济

周公在政治经济上制定了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等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他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稳定了统治阶级秩序;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行井田制巩固了经济基础。这些制度为周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3、文化成就

周公在文化上提出了“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制定了完整的礼仪仪式。他制礼作乐集周礼之大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公的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被儒家尊为圣人。

四、轶事典故

1、周公吐哺

周公派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时告诫他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就是“周公吐哺”的典故,形容在位者礼贤下士。

2、恐惧流言

周公摄政期间曾遭到管叔、蔡叔等人的诽谤和流言的攻击。为了躲避嫌疑让成王认清事实真相他辞离京城镐京到了洛阳。后来成王明白了事实真相悔恨自己听信谗言于是用隆重的礼仪把周公请了回来。这就是“恐惧流言”的典故。

3、惩前毖后

成王在周公平叛后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很有感慨地对文武百官说:“我一定要从以前的惩戒中吸取教训以防止后患。”这就是“惩前毖后”的典故意味着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止未来再犯同样的错误。

4、周公之礼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周公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发生性关系。

5、周公之梦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曾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这表明周公在孔子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理念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6、周公假王

周武王驾崩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当国发挥了王的作用。但到了汉代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局面形成之后周公称王变成不可思议于是才有周公是“摄政”“假王”的说法。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周公地位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7、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是后人借周公旦之名而作的解梦之书。虽然它并非周公本人所着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人们理解梦境和预测吉凶产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