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 第114章 好的会更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好的会更好(2 / 2)

,把柳树屯的粮食生产搞上去,才不枉他来这儿走一遭。不然他又会回办公室闲着去了。

张光宗这才知道,自己随便拎回来的技术员并不是他以为的那种受过短期培训、比普通人懂得多一点的技术员,而是一名真正的技术专家。

谢赟也在这个时候找到了他,极力怂恿他支持严东生的工作,“知识就是力量,这绝不是一句空话。知识还能提高产量,让咱们多收粮食。我觉得严东生同志肯定能够大有所为!他要啥就给他啥。”

张光宗咽了咽口水,决定还是先看看严东生想要啥,再决定给不给,关键是他给不给得起。

不过,只要他要的不过分,他应该是给得起的。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大队长,手上可是实打实的握着资源呢!

随后,张光宗找严东生谈了一次话,了解了他内心的抱负和理想,张大队长毫不吝啬,挥手给他划了几块试验田,还给他分配了几个人,让他随便搞实验。

“需要什么你告诉我,我们这儿没有的,我去向兄弟单位求助,都给你弄来。你要是能研究出成果来,我们柳树屯全体社员也跟着脸上有光!”

严东生感动极了,干起活来更加努力认真。

谢赟一看这种情况,立刻又写了一篇详细的文章,讲述了柳树屯的贫下中农们是如何的追求进步,城里来的知青和技术人才是如何的心系农村,废寝忘食地帮助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大家是如何的团结一心,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

光有文字不够生动,谢赟还画了几幅画一同寄给了报社。

一幅是养蜂的,《技术员扎根农村为养蜂,新社会的生活甜如蜜》;一幅是农业大生产的,《新社会让粮食大丰收,工人和农民都能吃饱饭》;还有两幅是夜校上课的,《新社会让贫下中农有了学文化的机会》,《知识青年在农村,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这篇文章和这几幅画,在省报上发了一整版,随后又被多家报纸转载。

柳树屯正式进入了公共视野。

随之而来的好处让柳树屯大队的领导班子笑得合不拢嘴。

一旦你有了名气和声望,全国人民都向你学习,紧跟着就是各项政策倾斜。

典型被树立起来了,政府只会想办法让这个典型树立的更加牢固。

好的会越来越好。

任城拖拉机厂直接给柳树屯送来一辆拖拉机,都没通过公社!

大队做蜂箱,本来是想跟公社木材厂借人,让老许回来待几天给做出来,结果这个请求一出,木材厂那边直接大手一挥,把做蜂箱这事给揽了过去,就当是支援农民兄弟了。

木材厂几个工人一起干,没几天就做出了一大批蜂箱。还不要钱!

严东生带着几个社员诱捕了一批野蜂,阳庆县的种蜂场援助了一批蜜蜂,甚至连南方的某个种蜂场都援助了一批蜜蜂过来,还派了人来交流经验,主要是人家来讲课。

张光宗笑的脸都快抽筋了。

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