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大成风华之绝响>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88、细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88、细作(2 / 6)

娘为国为民英勇献身,也感谢苏澜的土豆、红薯、玉米、辣椒、西红柿等农作物给大家带来了收获。

苏澜原准备为母亲在殿州建立两座祠堂,可最终决定建三座。一座在上李厝母亲的墓地,一座在堆福湖畔,一座在春明县城。

春明县城建祠,是县令耿帅坚持的结果。而潘坤也非常积极,盛请上差应斯到堆福湖去观景,商定选址建祠一事。

等到应斯来到堆福湖,他都惊呆了!他亲眼见过往日的污泥滩,闻过那致命的腐臭味。所以,看到这一湖春水,竟然控制不住热泪长流!

待上了楼船,看了飞来壶,参观了小沙河和城门的水闸,品尝了余婆婆鱼丸汤,特别是见到名下那幢漂亮的粉红色外墙、通透的琉璃窗户,一拧开关清水就刷刷流淌的二层洋楼,应斯简直快活得飞上了天!

苏澜适时拿出了海国夫人祠堂的图纸,七大家也出面挑了一个湖畔之北,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应斯几乎看都没看,就连连点头:“好,好,好!”

上差大人连说三声好,潘坤无有话说。所以,第二天,祠堂就开建了。七大家至此才明白县主当日推脱为自己建生祠的含义。

同一天,上李厝母亲墓地和春明县城的祠堂也开始建造。

苏澜凭直觉预感到,姨父很可能会很快调离殿州。所以,必须在殿州知府换人之前,将母亲海国夫人祠这个大事办成、办好!所以,她将云山、祈福、卫达的大部分人马调去修祠,自家将军府只留了少部分人在那里挖地基。

苏澜为建造祠堂的民工提供了饭食,且每天都有肉、鱼。此外,苏澜还为捐献者、建造者勒石记碑,还为殿州及春明、堆福捐款捐物,修路修桥,建医馆办学堂,所费银两远远超过百姓捐助!

建设祠堂的好多杂务,苏澜都交给了陶敏以前的两个师爷蹇利和纪泽。之前二人参加过污泥滩改造工程,也是管理杂务。如今算是熟手。苏澜好像很放心他们似的,这让两位师爷隐隐有了自豪感。

殿州盐务唐宇也到任了。他是个不苟言笑、耿介端方之人。春明县令耿帅的父亲耿直是他的上级,对他十分赞赏。这次他出任殿州盐务,还是耿直力荐。可他对于耿帅也似乎只是泛泛之交。他之前是御史,对盐务不熟,但他非常敬业,正在努力学习盐务;手下也有几个熟悉盐务的幕僚。对此苏澜很满意。比起八面玲珑之人,她更喜欢和耿介端方的人打交道。

捐献文书很快签署,金银滩正式移交。按照圣旨,对苏澜的各项“奖赏”也逐项落实下来。

最现实的就是,那一千万斤孩儿面。苏澜已经通过易三毛,将一万斤贡盐送往京城。余下的给了易三毛一百万斤运输和销售。剩下的,就由自己和几个股东,如老爷子、姨父、杜平、申玉等人私下商定。他们决定,所得小部分用于分红,大部分作为股金,继续投资盐场“钱生钱”。

因此,随着“乘风号“回来的船长邢灵,很快带着苏澜另外几艘刚刚下水的海船,五千料的“广润号”、三千料的“长平号”、一千料的“汉光号”、“汉云号”等,满载茶叶、丝绸、瓷器,还有孩儿面,也扬帆出海了。

就在应斯到达殿州后不久,山东登州、江苏盐城、浙江秀州、福建福州等地的官员、盐商、乡绅、巨贾纷至沓来,就是要见堆福县主苏澜和上差应斯。他们到金银滩参观,给苏澜提出最好的条件。目的就是:销售孩儿面;再建“金银滩”!

关于再建“金银滩”,苏澜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就是一句话:“必须实地考察,有无建造盐场之条件!”

关于孩儿面销售,苏澜倒是来者不拒。

麦坚、田观两位农官也跟随应斯而来。他们正好遇到土豆丰收,既要推广土豆在福建的种植,还要视察早稻插秧。他们来殿州后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