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大成风华之绝响>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37、堆福县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部 殿州惊涛 237、堆福县主(2 / 5)

的名字。庄园不大,只有大约一百亩水田和一些林地,有七、八家佃户,全部姓冯。

不过,就在陶家搬到冯家凼的第三天,一个叫冯老栓的佃户家来了一个他岳丈家的远房的外甥,是个腿部有伤的小伙子,名字叫做毛安。据说老家在金交椅山,因为跟人争夺磁窑,械斗惹祸,被人打了,才到远方亲戚冯老栓家来避祸养伤的。冯老栓的老婆已经过世多年了,对这个岳丈家的远方的外甥只有丁点模糊的印象。不过,亲戚受难投奔,没有理由拒绝;更何况,这毛外甥自带了银钱,饭食和汤药都是自理,并不占冯老栓家的半点便宜,相反还很豪气地给冯老栓家买了两百斤粮食,每日还给二十文的照顾病人的护理银子。那可是冯老栓家一家八口半年的口粮啊!也是他家唯一的一笔收入!毛外甥还说,等他伤好了就要回去报仇,可冯老栓巴不得他的伤好不了,再多住些日子,好给他家再买个两百斤粮食,再添些银钱。

的确,此毛安就是彼毛安。他在芜湖被雷子一行人打了一顿,腿上挂了彩。他现在基本痊愈,但是,在陶荣到冯老栓家查看时,他的伤口非常骇人,根本无法下床。陶荣这才放下心来。

陶家在府城琵琶巷宅邸的仆人本来约有二十几人,自然一分为二。一部分去了冯家凼,一部分留在了琵琶巷。

又过了没几天,陶荣公子说,老爷在堆福的府宅和别院等几处急需人手,于是把府城里的十几个仆人都调了过去。偌大的琵琶巷陶府只留了一个老头看门。这个老头不知怎么的,一场高烧后,忽然变得又聋又哑。至于其他的十多个仆人,说是分别去了堆福县魏家山别院和八排湾,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并没有去这些地方,而是全部被灌了聋哑药,通通发卖到了偏远之处。同时被灌了聋哑药被卖掉的还有原来魏家山别院的所有仆人。至于陶荣的小厮陶南,那是识文断字的,不能简单地喝聋哑药来解决,于是他就失足掉下了书院前面的那个石桥。石桥并不高,下面又没有水,本来死不了人的,可是陶南小厮恰恰脑袋落在一个嶙峋的石头上开了花。

对了,石桥旁边的枯井曾经埋藏过金氏。

至于冯家凼的仆人,他们还要服侍陶玉生产。陶荣就没有匆忙下手。

对这些仆人,苏澜思量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放弃救援。不是苏澜心狠,而是这些人在陶府浸染多年,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参与折磨、侮辱过心仪郡主和余翠翘。苏澜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关口。

对与陶玉有染的阎村和魏家山村的几个小伙,如阎满、阎平、阎青、魏松、魏朝等人,苏澜先下手为强,以全园的名义,以每月饷银五两的高薪,招纳他们去了全园货栈。为了混淆视听,还在周围几个村子同时招纳了十多个精壮的小伙子。这些人反正都是苏澜以后用得着的人。

陶荣慢了一步。等他的小厮陶冬瓜到阎村和魏家山调查时,发现这些小伙子都出去做工了。陶荣本来有些怀疑,但是听说出去做工的人很多时,他一边暂且息了疑虑和杀心,同时也再次感叹人手不够。

苏澜这几天在忙着抄经,已经快抄完了。黄金书屋的经营走上了正轨,她十分放心地全部交给了安佐。至于小碗炖,有邻园的刘大枝、刘小智姐弟每天都赶着牛车来送新鲜水果,顺便还把不孤园的鲜藕和莲子以及松鹤庄园和枫叶庄园出产的新鲜牛奶和羊奶也带到小碗炖。几个庄园的佃户有时还摘了其他的野果,比如八月瓜、猕猴桃、水椰子、山楂果、无花果等,也送来小碗炖,滋味独特,颇受欢迎。苏澜则把制冰的技术放心地教给了别小婉和卞琪。

苏澜还去了金银滩,查看盐场建设情况。如今已经完工了五分之三。孩儿面的产量自然也增加了不少。

邓谦也经常来汇报货栈进货、出货的情况;还带来了邓源的消息:大成海军的船只正在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