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大成风华之绝响> 第一部 殿州惊涛 189、熙和通宝、夹墙珍珠粉和银蛇镶宝发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部 殿州惊涛 189、熙和通宝、夹墙珍珠粉和银蛇镶宝发簪(2 / 5)

“就是明明动过土,却想办法把动土的痕迹掩盖了。”吉贵道,“比如,我在一个无碑无主的坟包发现了盗洞,结果这个盗洞又被人回填了墓坑里面的土,但是由于这些土是从里面翻出来的,跟坟包表面的土质相比,多了草木灰,而且无论颜色还是细腻程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虽然有掩盖,但是还是漏了陷。”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两枚铜钱,显然已经刷掉了泥土和铜锈,依稀露出魏碑体四个大字“熙和通宝”。

“咦,熙和?这是大成开国高祖皇帝杜扬的年号!”苏澜惊道。

吉贵点头。

苏澜很兴奋,道:“是在这个坟包的盗洞里发现的吗?”

“是,小姐!”吉贵诡异地一笑道,“您可知道,开国高祖皇帝杜扬在位整整三十年,几乎每年都要发行铜钱通宝。但是,唯有他驾崩这年,也就是熙和三十年的铜钱最有意思。小姐您仔细看看。”

苏澜仔细地看着这两枚铜钱。好半天,她失声惊叫起来:“这熙和通宝的宝字,上面居然少了一点!难道是铸钱时,模范出了问题吗?”

“小姐好眼力!”吉贵笑道,“据我师父说,当年这钱币一铸出,有人就看出了问题,禀告了皇上。高祖皇帝震怒,因为之前的模范,皇上亲自检验时明明确确有一点!可现在少了一点的宝,怎么看着就是不详,所以皇上将当时的户部,从尚书到下面铸币司的官员,杀了十几个,流放了几十个。”吉贵又是一笑道:“我听师傅说,后来铸币作坊有人传言说,之所以宝字少一点,是因为高祖皇帝的父亲,大名叫猪宝,一个户部铸币司的官员自作主张,擅自缺笔,去掉了宝字那一点。”

原来如此!苏澜恍然。名字避讳是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因为古人信奉“名魂相关”,古人为了避讳,经常将帝王及自己的祖辈的名字缺如笔画,以表敬仰、折服和归附感。

“……最后,高祖皇帝下令,这批铜钱全部回炉熔掉。也就是说,熙和三十年,唯有这一年的铜钱没有流通就不存在了!然后不久,高祖皇上就驾崩了……”

“等一下!”苏澜无比震惊道,“既然回炉熔掉了,怎么在殿州这个天涯海角的无碑无主的坟包里出现了应该被熔掉的铜钱?”

吉贵摊开手。他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苏澜忽然一笑道:“唯一的解释是,这座坟包的主人身份不简单!”她顿了一下问道,“这种铜钱你发现了多少?”

“只有两枚。但是,”吉贵笃定道,“只要小姐让我打开那座坟包,肯定还有!”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苏澜绕有兴趣地问道。

“因为通常情况下,盗墓贼不怎么喜欢铜钱这种又重又散,相对又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他们更喜欢金银宝玉!”说着,他把两枚铜钱递给了苏澜。

苏澜摩挲着铜钱,思忖着,京城钱庄大掌柜申玉应该知道这种铜钱的来历,不妨去印证一下。正好,她有了申辉随杜平将来殿州的消息,不妨往全园跑一趟。

“还有哪里也有掩盖动土的痕迹?”

吉贵道:“再就是松鹤庄园有一处残垣断壁,也被人精心掩饰过了。一堵墙看似自然垮塌,但是仔细勘验,发现垮塌的地方正好掩盖了一道砖印,而这道砖印和那堵墙之间只隔了大约两尺多宽。小姐,这家建房,为什么两道墙之间只相隔两尺多宽?”

苏澜听了,嘴角一勾:“那是夹墙,藏宝的夹墙!”

原来,中国古人藏宝一般是两种做法,窖藏和壁藏。窖藏,就是用地窖把金银财物贮存或埋藏在地下。几千年来频繁发生的战乱,让人们想到了这个藏金的办法,以为如此一来,既安全方便,又能备不时之需,这本是埋金藏银的主要动机。古代的皇室、权贵和富豪特别喜欢用这种方式藏黄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